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我院1998-01~2006-12收治胆囊结石1 821例,其中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246例,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4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开腹组)88例,男40例,女48例,年龄22~68岁,平均49岁,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B组(造影组)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24~71岁,平均51岁,行LC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C组(未造影组)82例,男28例,女54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2岁,单纯行LC未做胆道造影。三组患者经B超或CT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结石,其具有的胆总管相对探查原因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2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分型分别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手术组,66例)和血管内治疗(介入组,5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经典型(46例)、偏侧型(49例)和累及双干或多干型(23例)。对各型接受血管内或开颅夹闭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对比分析。 结果46例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7例,mRS评分为0~2分20例,3~5分7例;介入组19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5例,两种术式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1例,mRS评分为0~2分11例,3~5分10例;介入组28例,mRS评分为0~2分23例,3~5分5例,介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手术组患者(P〈0.05)。23例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18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4例;介入组5例,mRS评分为0~2分1例,3~5分4例,手术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介入组的患者(P〈0.05)。 结论对于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对于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要优于开颅夹闭治疗,应优先选择血管内治疗;对于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应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23.
【目的】观察清胆合剂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胆汁、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术后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清胆合剂治疗,疗程为8 d。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第8天胆汁引流量、胆汁成分(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胆固醇含量)及肝功能[包括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胆汁引流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胆汁总引流量为(2 701.94±621.20)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188.94±788.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胆汁成分方面:术后第4天和第8天,2组患者的胆汁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及观察组的胆汁胆固醇含量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的胆汁钙离子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324.
2004年4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6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微小RNA-223(microRNA-223,miR-22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表达水平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载...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内镜下3种术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B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C组采用EMR,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B、C组手术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且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手术效果更佳,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27.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前后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4个主城区、3个开发区、3个县和1个县级市8 844名学龄前儿童,调查学龄前儿童新冠疫情前后每日视屏时间,采用Conners父母用行为量表评价儿童行为问题,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相似文献   
3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锋 《光明中医》2008,23(11):1754-17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3例使用西药水杨酸柳氮磺嘧啶(SASP)治疗组33例在口服西药SASP的基础上,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6%和90.9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29.
目的分析上肾功能差的重复肾合并输尿管膨出患儿, 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 输尿管膨出的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重复肾合并上肾输尿管末端膨出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经后腹腔镜入路, 行重复肾上肾输尿管切除术, 随访其术后输尿管膨出的变化、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 分析输尿管膨出的转归情况。结果最终仅24例患儿获得随访, 获访患儿的手术年龄为(23.3±18.9)个月, 范围在3~81个月;随访时间为(85.4±34.8)个月。其中19例术后超声检查提示输尿管膨出消失, 4例输尿管膨出较术前缩小, 1例输尿管膨出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1例输尿管膨出自尿道外口再次脱出行手术治疗;2例输尿管膨出感染, 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 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显示下肾输尿管反流。1例反流为Ⅳ级, 同时合并上肾输尿管残端的感染, 行残存输尿管膨出切除及下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另外1例反流为Ⅱ级, 目前在观察中。结论对于上肾功能差的重复肾合并输尿管膨出患儿, 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 输尿管膨出多数会消失或缩小至无...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 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5年—2021年,收治的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3例女性,3例男性,年龄为12岁~73岁,其中1例伴妊娠发病,1例儿童发病,4例成年人无诱因发病。1例治愈后复发,1例死亡,其余4例治愈出院。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疗中,共进行血浆置换48次。实验室检查的血色素(Hb)、血小板计数(Plat)、乳酸脱氢酶(LDH)、破碎红细胞百分比,在疾病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具有疗效评估价值。结论 重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血浆置换,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风险,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