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制备载姜黄素结肠定位胶囊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滴制法制备载姜黄素自微乳微丸,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柱塞片,将其组装成柱塞型胶囊,考察影响释药时滞的各种因素,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该柱塞型胶囊的释药时滞随柱塞片中高酯果胶/乳糖比例的增加而延长,随柱塞片片质量的增加而延长。具有相同处方柱塞片的胶囊在0.5%果胶酶柠檬酸盐缓冲液和5%大鼠盲肠内容物溶液中的释药时滞明显缩短,说明其具有酶促发性。结论 通过调节柱塞片处方组成及片质量可获得具有适当释药时滞的结肠定位胶囊。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解剖部位,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3月745例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造影显示的血栓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287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处理.随访16~147个月,平均(46±39)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及造影复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A组分别为(1.34±1.07)和(0.93±0.52)cm,B组分别为(2.89±1.53)和(1.72±0.89)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6、24.13,P=0.000、0.000和t=16.14、17.79,P=0.000、0.000).随访发现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下降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P=0.00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为27.91%(72/258)、13.18%(34/258)、0%;B组分别为35.12%(171/487)、22.59%(110/487)、2.46%(12/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9.58,5.00,P=0.046,0.002,0.025).A组静脉通畅率为96.51%,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8.68%,B组分别为78.03%和56.4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70、40.57,P=0.000、0.000).随访疗效A组优占92.64%,B组占65.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58,P=0.000).结论 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应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央型单纯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效果最好,而混合型应配合系统溶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消渴洗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的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渴洗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血流变学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洗剂对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心梗后心包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15例病人给予秋水仙碱0.5mg tid,2天后改为0.5mg bid,至少服用1月,随访3月。结果:14例没有复发,1例复发,复发率6.6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复发率15-40%。所有病人均没有肝肾损害、脱发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心梗后心包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发病规律、治疗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791例,按照2007年WHO脑膜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WHO Ⅰ级脑膜瘤占同期手术治疗脑膜瘤的93.0%,WHOⅡ级占4.6%,WHOⅢ占2.4%.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分别为1∶2.46、1∶1.77及1∶1.11(P>0.05).WHO Ⅰ级脑膜瘤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Ⅱ级为30~70岁,Ⅲ级为20 ~30岁、50 ~ 70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凸面及矢状窦旁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手术切除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4.8%、38.7%及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脑膜瘤为WHO Ⅰ级,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低,Ⅱ级脑膜瘤男女之比高于Ⅰ级脑膜瘤,而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更高.凸面及矢状窦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脑膜瘤切除级别与WHO脑膜瘤分级无关,术后复发与WHO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通过省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析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卫生筹资的变化趋势与特征,为完善卫生筹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2年全国20个省份的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20个省份中,卫生总费用增幅最大的是安徽(82.97%),政府卫生支出增幅最大的是宁夏(108.71%)。2012年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超过40%的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在40%以上的地区减少至5个。结论: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均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地区经济水平匹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筹资结构明显优化,但地区间筹资特点不同,部分省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的压力仍然较大。建议:在提高筹资水平的前提下,注重调整筹资结构,发挥公共筹资的作用,降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117.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前列腺良性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亦称前列腺肥大,男性50岁患病的比例为40%~50%,年龄越大比例越大,70岁已达到70%,临床表现为膀胱梗阻、尿潴留、排尿困难等。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可用药物改善其临床症状或有开放式手术切除,经尿道电切除术、激光和射频等。但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肺等疾病的高龄患者或合并多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1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多脏器受累、死亡率高,是消化科常见的危重病。疾病早期,患者多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可发生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动力紊乱、菌群失调、缺血、细胞因子过度生长、生长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治疗组62例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麝香保心丸组60例在与常规治疗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以及6个月中再住院率。结果:总有效率麝香保心丸组91.67%、常规治疗组77.42%,麝香保心丸组较常规治疗组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更明显6,min步行距离增加明显,再住院率减少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初步探讨巨大胎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于2008年8-11月调查安徽省合肥市2~4岁巨大胎儿211名,并选择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为对照1:1匹配,测量儿童身长/身高、体重等体格生长指标.结果 巨大胎儿2~4岁儿童在身高/身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且评价的等级也较高,其中年龄别身长/高、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别体重评价为上等的分别为23.2%、18.0%和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1%和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巨大胎儿男童较女童在体格生长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更明显.结论 巨大胎儿2~4岁体格发育水平总体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但存在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