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eflunomide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华  陆晓和  徐宁 《眼科》1999,8(3):168-171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阐明Leflunomide的免疫抑制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环孢霉素A、Leflunomide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中CD4^+细胞、CD8^+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排斥的角膜组织大量表达上述免疫细胞和分子,Leflunomide可以对这些细胞和分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细胞毒性T细  相似文献   
52.
<正>笔者在一具男尸(约65岁)的解剖中,发现左侧胸大肌和背阔肌同时有变异肌束出现,为积累国人解剖形态学资料,现从胸大肌与背阔肌额外肌束的起止、走行、形态、血供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予以报道。1.胸前壁变异肌束位于左侧胸大肌下缘,呈扁条状,斜向外上走行,大体分三段(图1):起始部以三角形腱膜附于剑突下腹直肌前鞘,腱膜起始部宽4.85 cm,长6.9 cm,移行至肌腹部宽1.2 cm;中段为肌腹部分,行于胸大肌下缘,与胸大肌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增加红色糖多孢菌调控基因bldD拷贝,获得红霉素高产菌株,并探讨bldD基因过量表达对红色糖多孢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红色糖多孢菌A226为出发菌株,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方法获得红色糖多孢菌A226bldD基因失活突变菌株A226-△bldD。将bldD基因表达质粒pZMW-bldD分别导入突变株A226-△bldD及出发菌株A226中,获得A226-△bldD/bldD菌株和A226/bldD菌株,利用TLC法和HPLC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并观察孢子生长状况。结果红色糖多孢菌A226中bldD基因失活后产红霉素水平明显降低,不能形成孢子;bldD基因的回复表达使A226-△bldD突变菌株产红霉素能力得到恢复,且孢子形成恢复正常;在红色糖多孢菌A226中过量表达bldD基因可提高红霉素产量,较出发菌株A226提高20%,同时可使孢子形成时间提前。结论在红色糖多孢菌中过量表达bldD基因,可获得红霉素高产菌株,同时会影响红色糖多孢菌形态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4.
<正> 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群体调查资料表明,贫血患病率较高,且绝大部分(占95%以上)为营养性贫血(简称营贫)。研究应用准确、简便、易推广的诊断方法对营贫的性质和原因做出初步诊断,以便针对病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贫血的调查多采用测定血红蛋白(Hb)的方法,这一项指标,不能对营贫的性质和原因做诊断。我们对儿童青少年贫血群体进行调查时,在检测 Hb 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55.
为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作用,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应依照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认真开展管理工作.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诊断,所以检验科要提高检验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和纠纷,就必须从自身做起,规范检验科的各项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全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笔者就怎样提高基层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许旺细胞样细胞转化的有效方法。 方法  分别进行成年大鼠许旺细胞原代培养和BMSC分离培养。根据诱导方法不同, 分为化学诱导组和共培养诱导组。采用显微镜观察许旺细胞和BMSC的生长情况,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S-100抗体等许旺细胞标志蛋白]和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 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共培养诱导组共培养3 d后, 化学诱导组诱导作用4 h、1 d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估两组细胞的诱导分化情况。 结果  化学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许旺细胞样细胞形态改变, 预诱导4 h后即出现GFAP抗体表达阳性, 维持诱导1 d后, 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0.9±3.5)%, S-100抗体阳性表达率为(59.0±1.1)%。诱导2 d后分化细胞开始出现脱落死亡, 3 d后大部分分化细胞脱落死亡。共培养诱导组共培养3 d后, 被诱导的BMSC未出现类似化学诱导组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 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9.8±2.4)%, S-100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0.9±1.7)%。共培养诱导组S-100、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化学诱导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1)。 结论  共培养诱导法不仅对BMSC向许旺细胞样细胞定向分化具有明确的效果, 而且对BMSC的存活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 因此该法相对于化学诱导法更加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57.
文题释义: Bristow-Latarjet术:是带有联合腱的喙突骨块,穿过被横断的肩胛下肌腱后,固定于肩盂前缘,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神经损伤是该术式常见并发症。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盂上方穿过肩胛上横韧带与肩胛切迹组成的纤维骨性通道即肩胛上孔,进入冈上窝。肩胛上神经的冈上窝段紧贴着冈上肌深面向外下走行,穿过肩胛下孔(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韧带构成)并绕着冈盂切迹向内下而到冈下窝,发出分支支配冈下肌。 背景:Bristow-Latarje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可靠方法。然而据报道,其中1.6%的患者伴有神经损伤。因此全关节镜Latarjet术式越来越受欢迎,由于外科医生不能触诊神经,神经的定位和保护变得困难。 目的:研究肩胛上神经在肩胛颈后上方的CT定位,提高对Bristow-Latarjet术临床操作安全范围的认知。 方法:选用经甲醛常规固定的成年尸体上肢标本12侧,男8侧,女4侧,实验方案符合东莞市中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解剖并使用显影线标记12侧标本肩胛上神经的主干和分支,CT水平位上测量肩胛上孔、冈盂切迹、最外侧神经分支入肌点3个位置在肩关节内旋45°和外旋45°体位时到肩胛盂前后缘连线的距离、成角以及与肩胛盂的高度比,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结论:①Pearson 相关性分析:盂的高度分别与冈盂切迹、入肌点到关节面的距离呈正相关;②内旋45°与外旋45°两个体位比较:肩胛上孔处的距离和成角度数差异无显著性(P均> 0.05);冈盂切迹处的距离和成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1),高度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入肌点处的距离、成角和高度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1),表明与内旋位相比,外旋位具有更大的角度和距离的安全范围;③内外旋45°位时,冈盂切迹处与入肌点处的角度、距离、高度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1),表明相比冈盂切迹,入肌点与关节面的角度更小、距离更短,相对盂的高度比更大;④提示关节镜下Bristow-Laterjet术打内固定骨道时建议外旋位操作,以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 ORCID: 0000-0002-6828-042X(袁胜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8.
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精密度高、故障率低等特点。自2006年我院购进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问题,经自行处理和咨询本机修理工程师,使问题得到解决和避免,现总结如下,以便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9.
目标考核是运用美国现代教育家布卢姆B、S、B100M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的综合性评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应以能否反映出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为准则。如何实现科学的全程考核,发挥考核的最大效能,这是当前中等医学教  相似文献   
60.
我们在门诊中发现了先天性无虹膜并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特报告如下。该家系共4代20人,受检19人。确诊为先天性无虹膜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人,Ⅰ1是根据子女及老伴回忆,描述症状与本症相符而推断得知。该家系中4代均有发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