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评价糖尿病对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因慢性下肢缺血而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82例(86条肢体)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其中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 group,DM组)42例(44条肢体),非糖尿病患者(nondiabetes mellitus group,NDM组)40例(42条肢体)。随访1-48个月,比较两组旁路移植物的通畅率,保肢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DM组年龄(68±10)岁,NDM组为(63±12)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围手术期DM组死亡率为4.8%,NDM组死亡率是2.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4年的累积首次通畅率DM组为44%,NDM组为64%(P=0.112)。累积二期通畅率DM组为69%,NDM组为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M和NDM组第4年累积保肢率分别为68%,66%(P=0.114)。结论与无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糖尿病并不增加动脉旁路术围术期的死亡率,不降低移植物累积通畅率及保肢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6例, 女性6例;年龄31~83岁, 平均57岁。12例患者中, 2例未行手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瘤体侧别、瘤体最大径, 以及手术患者的瘤体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体重指数为17.19~29.07 kg/m2, 平均(24.05±3.95) kg/m2。左侧4例, 右侧6例, 双侧2例。肿瘤最大径为1.7~8.7 cm, 平均(4.05±1.89)cm。2例双侧肿瘤患者中, 1例患者在9个月内分期切除, 1例仅切除较大侧瘤体。共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副神经节瘤。平均手术时间为(164.73±74.39) min, 平均出血量为341.82 mL。引流时间为1~3 d, 平均(1.73±0.65) d, 累计引流量为22~237 mL, 平均(77.18±57.47) mL。手术切除的11例瘤体Shamb...  相似文献   
83.
本综合征一般认为1896年首由Hutchinson描述,1921年Peutz报告一家系三代中7人患有色素斑及胃肠道多发性息肉,3例疑诊,确立了该病的家族性,其后、1944年Jeghers收集文献并结合自己10例,其中6例分属二个家系的详细报告,始认为本病具有遗传因素、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主征的三大特征,是一个独立的综合征,欧美日都用Peutt—Jeghers综合征命名.国内首由钟氏及葛氏等于1958年各报告1例(经查可能为同一病人)以来,截至1990年底国内共报告434例.但由于本病目前尚未被广大临床医生所熟知,漏、误诊屡有发生,甚至死亡.为弄清本病的特点,发病情况,为防止其遗  相似文献   
84.
充分引流并用5—FU治疗坏死性胰腺炎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5.
遗传性色素斑——息肉综合征,是遗传性皮肤粘膜色素斑——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简称,亦称做Peutz—Jegher综合征(PJS)。现将我们诊断的三家系12例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尹氏家系:先证者,尹××,男,16岁。生后发现口唇、面颊部散在褐色斑点,随年龄增大而增多。86年因剧烈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的血栓栓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3例,其中栓塞病变8例,血栓形成5例。按急性下肢缺血分级:Ⅰ级6例,Ⅱa级5例,Ⅱb级2例。观察术中血栓清除技术成功率、血管穿孔破裂、远端栓塞、术后30 d并发症和靶血管通畅率以及再干预率等。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一期清除血栓。术中无动脉穿孔破裂,3例患者发生远端栓塞,使用MPA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通畅,4例患者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30 d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截肢。平均随访(14.7±5.3)个月,4例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靶血管再狭窄,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包括累及膝下腘动脉者,使用Rotarex系统行机械血栓清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heNOS)转染对犬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携带heNOS基因的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Ad5-heNOS),对体外定向培养扩增的骨髓源犬EPC进行转染,以未转染的犬EPC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转染后的EPC中heNOS蛋白的表达和NO的产量,并检测转染后EPC的增殖、黏附、迁移、抗衰老和成血管能力等功能。结果 Ad5-heNOS转染48 h后,转染组EPC的eNOS蛋白表达量和NO产量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2091.67±172.489)pg/mL vs.(158.00±30.914)pg/mL;(49.5±5.16)μmol/Lvs.(39.7±7.24)μmol/L](均P<0.01);转染组EPC的细胞增殖数、黏附数、迁移数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0.52±0.03 vs.0.31±0.02;28.00±1.41 vs.11.83±1.45;109.67±6.95 vs.72.67±6.29)(均P<0.01),而衰老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22±0.02 vs.0.32±0.01)(P<0.01);转染heN...  相似文献   
88.
患者男性,53岁.无诱因左腰及下腹部剧痛伴左侧睾丸牵拉痛1 d.否认近期外伤史.外院行腹部超声显示左肾下腹膜后巨大肿物,约100 mm×76 mm×48mm,界欠清.18 h后入我院诊治,此时腹痛有所缓解,查体:左腹部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急诊CT示左腹膜后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89.
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作为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最新研究表明:股动脉支架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球囊成形.然而支架内膜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我们使用斑块切除系统治疗了长段股动脉支架内的再狭窄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65例下肢缺血患者.男50例,女15例;年龄36~89岁,平均66.5岁.病变类型: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糖尿病下肢缺血56例.于患者骼后上棘抽取骨髓血40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12例移植治疗2~4次,其余均为单次移植治疗.每次移植细胞数为(0.60~1.80)×109个,平均1.05×109个.根据下肢缺血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期内5例死于心肌梗死和心衰,3例死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46/65),无效率为18.5%(12/65),复发率为10.7%(7/65).疗效维持时间>12个月者42例,占总有效患者的91.3%(42/46);疗效维持>24个月者24例,占52.2%(24/46);疗效维持>37个月者12例,占26.1%(12/46).12例多次治疗者有效率为100%,53例单次治疗者有效率为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一种临床可行和简便有效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