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不同腔内修复术式治疗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26例(A组),分支支架技术重建10例(B组),复合手术重建20例(C组).术中使用国产覆膜支架26例,进口覆膜支架30例;全身麻醉48例,局部麻醉8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100%),无手术死亡患者.A组植入裸支架11例,覆膜支架15例;C组4例先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再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6例先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3组患者出院时CTA检查显示支架形态均良好,无明显移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漏发生在A组有4例(15.4%),B组1例(11%),C组1例(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92.9%)患者获平均23.5个月随访,死亡5例(9.6%),原因为心肌梗死(2例)、肿瘤(3例).47例CTA随访发现6例仍有部分内漏,24例远端胸腹主动脉仍有夹层但未扩大,未作特殊处理,目前均在随访中.结论 “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复合手术修复治疗累及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骨髓动员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2例(15条患肢)下肢严重缺血的TAO患者先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骨髓3~5 d后,抽取骨髓血150~200 ml,经分离纯化后采用下肢肌肉注射法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和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足部溃疡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移植2个月后疼痛缓解率为86.7%(13/15),冷感缓解率为93.3%(14/15).移植前ABI为0.38±0.05,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0.61±0.14(t=-6.34,P<0.05),ABI改善率66.7%(10/15).TcP02移植前为(27.47±2.85)mm Hg,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43.53±8.38)mm Hg(t=-7.03,P<0.05),TcPO2改善率为93.3%(14/15).9条肢体溃疡改善8条.经平均10个月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为80.0%(12/15);客观指标ABI为0.57±0.13(与移植前比较,t=-5.33,P<0.05),TcPO2为(42.07±7.81)mm Hg(与移植前比较,t=-7.80,P<0.05),溃疡愈合率达66.7%(6/9),有2例2条患肢溃疡无改善,无死亡及高位截肢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未发现视网膜增生、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骨髓动员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具有抽取骨髓血少、单个核细胞量多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可能是一种新而有效的治疗TAO手段,尤其对改善患肢症状及促进溃疡的愈合效果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autologons bone margow-mononuclear cell (BM-MNC)transplantation after the bone marrow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Methods The bone marrows of 12 patients were stimulated by an injection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e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ory factor(GCSF)for 3-5 days.150-200 ml bone marrow was drown from the iliac spine and the autologous BM-MNC were obtained in each patients.Fifteen lower limbs of 12 patients received implantation of the autologous BM-MNC by an intramuscular iniecdon.A series of subjective indexes(including improvement of pain and cold sensation)and objeetive indexes [including increase of ankle braehial index(ABI),transcutaneons oxygen pressure(TcPO2)and improvement of foot skin ulce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Results 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after 2 months of transplantation.The pain-relief rate and the cold feeling improvement rate were 86.7%(13/15)and 93.3%(14/15)respectively.The ABI were 0.38 ±0.05 vs.0.61 ±0.14(P<0.05)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2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increased in 66.7%(10/15)limbs.The TcPO2 of the ischemic legs increased from(27.47±2.85)mm Hg to(43.53 ±8.38)mm Hg(t=-7.03,P<0.05)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and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cPO2 was 93.3%(14/15).Skin ulcers in improved in 8/9 limbs.Twel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ll average period of 10 months.The patients'symptoms improved in 80.0%(12/15)limbs,as to the objective index the ABI was0.57±0.13,TcPO2 was(42.07 ±7.81)mm Hg,which improved significandy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t=-5.33,-7.80,Ps<0.05).skin ulcer healing rate was 66.7%(6/9).The ischemic symptoms in 2 patients were not relieved.There WBS no mortality and high level amputation in all subjects.The complications,such as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malitpmnt tumor,myocardial infarction,stroke or hemangioma were not found in any patients.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AO,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M-MNC after the bone marrow stimulation has advantages of less bone marrow aspiration,more mononuclear cell content and relatively high safety.It may be 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alleviate symptoms and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skin ulcer.  相似文献   
73.
残胃癌17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对1986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1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76.5%,根治切除率为58.8%,1、2、3、4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0%和0.1期的54上生存率为100%。结论 对50岁以上的男性胃部分切除者,建议自术后10年开始每年1次胃镜加活检随诊。外科治疗以根治性全胃切除加D2淋巴清扫术为宜  相似文献   
74.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重度脑缺血外科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治疗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7.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和眼部视力障碍等.DSA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一侧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升主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4例在原来接受升主动脉-双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基础上,又行一侧人工血管-一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4例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例尝试分别经一侧锁骨下穿刺和一侧股动脉穿刺与颈动脉穿刺临时转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伸舌歪斜3例,术后2周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2例患者术后4年内出现吻合口处动脉瘤,1例为双侧.结论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据此调整血压,对于预防脑缺血后的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外科及腔内介入治疗方法,以提高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195例,其中男155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56.5岁。瘤体直径〉5cm者183例,4~5cm者12例。动脉瘤破裂行急诊手术者20例;择期手术175例,其中行开腹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139例,行血管腔内修复术36例。结果 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于术后30d内分别死亡6例;余均获随访1个月~21年,平均8.7年,死亡16例,与血管手术有关的5例。腔内修复术中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内漏8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3例;6个月后CT检查:自行愈合6例,未愈合2例,但动脉瘤腔增大。迟发内漏1例,为Ⅱ型内漏,行介入栓塞后愈合。结论 随着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血管腔内修复技术的开展,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2012年2月使用分支型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同时伴有双侧髂动脉瘤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动脉瘤隔绝良好,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瘤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发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左侧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动脉腔内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一期植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2月~2006年1月动脉腔内一期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的17例(21条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回顾性研究。FontaineⅡb期(中、重度间歇跛行)4例,Ⅲ期(静息痛)6例,Ⅳ期(组织缺损)7例(其中足部溃疡4例,足趾坏疽3例)。股浅动脉病变的平均长度5.8 cm(0.5~16 cm)。病变TASC分型A型9条,B型4条,C型7条,D型1条。通过彩色血管超声和(或)动脉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分析支架通畅率,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临床改善率和保肢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7例(21条下肢)共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28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全部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血流动力学成功率(指踝/肱指数增加超过0.15的肢体)为81%(17/21),临床改善率95%(20/21)。17例平均随访15.7(12~35)月。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术后3个月支架闭塞,取栓后再通已达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和4个月支架闭塞,改行股-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成功;2例分别于术后8和12个月支架闭塞行膝下截肢。本组1年一期通畅率为75%(15/20),二期通畅率80%(16/20),临床改善率为75%(15/20),严重缺血肢体(表现为静息痛和肢体坏疽者)的保肢率为88%(14/16)。结论 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一期植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中期疗效,可作为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无法耐受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9.
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人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报道基因(EGFP)的人内皮一氧化氮合酶(heNOS)重组质粒,观察其在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中的表达。方法构建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脂质体转染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NOS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构建成功,体外转染人人内皮祖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heNOS的表达。结论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体外转染人内皮祖细胞后,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糖尿病对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因慢性下肢缺血而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82例(86条肢体)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其中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 group,DM组)42例(44条肢体),非糖尿病患者(nondiabetes mellitus group,NDM组)40例(42条肢体)。随访1-48个月,比较两组旁路移植物的通畅率,保肢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DM组年龄(68±10)岁,NDM组为(63±12)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围手术期DM组死亡率为4.8%,NDM组死亡率是2.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4年的累积首次通畅率DM组为44%,NDM组为64%(P=0.112)。累积二期通畅率DM组为69%,NDM组为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M和NDM组第4年累积保肢率分别为68%,66%(P=0.114)。结论与无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糖尿病并不增加动脉旁路术围术期的死亡率,不降低移植物累积通畅率及保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