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闭塞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49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移植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糖尿病下肢缺血者23例,占46.9%;非糖尿病下肢缺血26例,占53.1%.结果 在术后13~24个月移植的血管容易闭塞,本组占36.8%(18/49);其次是6个月以内的血管也容易闭塞,占26.5%(13/49);而在6~12个月和25~48个月期间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移植血管闭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吻合口内膜增生导致的血管闭塞原因和在使用抗凝药方面,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血管近、远段动脉病变方面,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除了内膜增生外,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使移植血管近段或远段闭塞也是导致移植血管闭塞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3.
远端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动静脉吻合治疗严重下肢缺血2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伴有远端流出道动脉不通畅的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以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方法 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辅助远端吻合口处的动静脉吻合治疗的21例(21条患肢)下肢远端流出道动脉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除1例因为远端动脉的“虚灌”而再次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成功率95.2%。出院时血管通畅率100%,足部创面的愈合率33.3%。结论 伴有远端流出道动脉不良的严重缺血,在下肢动脉血流重建中采用远端吻合口的动静脉吻合可以明显提高血管的通畅率,可以达到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观察沙格雷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CEA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A组,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和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组(B组,沙格雷酯100 mg,3次/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比较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34例,B组30例,其中新发脑卒中1例(B组),患侧颈动脉再狭窄3例(中度再狭窄A组1例,B组2例,重度再狭窄A组1例),出血事件3例(一般出血事件A组3例,其中皮下淤血2例,肉眼血尿1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新发脑卒中和再狭窄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死亡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阿司匹林和沙格雷酯并无明显差异.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CEA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5.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作为一种不常见的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其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仍有问题等待解决.虽然有治愈的可能性,但也可能造成儿童严重的心、肾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并给予干预.临床实践中需要合理规范的诊疗计划,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联合应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开放手术,以获得...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分析肾动脉超声对诊断儿童重度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60%)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期间行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超声的28例可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资料,累计检查84条肾动脉,以DSA为"金标准"将CD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肾动脉超声诊断重度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7.
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转染人内皮祖细胞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脂质体介导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转染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并对其转染条件优化以获得较高转染效率。方法脂质体介导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转染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改变质粒及脂质体剂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48h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heNOS基因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体外成功转染入人内皮祖细胞中,质粒:脂质体为1:1时转染效率最高。结论成功地将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体外转染入内皮祖细胞中,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转染效率,为下一步基因治疗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8.
颈动脉体瘤是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位置特殊,血供丰富,与颈动脉及周围神经关系密切,因而具有诊断困难、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风险较大等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3例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神经病变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10/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病例1:因糖尿病10年,左下肢麻木及轻度疼痛入院,诊断为左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左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②病例2:因糖尿病15年伴右下肢感觉消失入院,诊断为右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③病例3: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0年,突发性右下肢疼痛2d,在当地医院取栓术后再次形成血栓,至本院行尿激酶溶栓后下肢动脉血流恢复,但伴随出现右下肢腓总神经损伤和足下垂,且足趾剧烈疼痛。诊断为右下肢缺血性神经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同时进行肌肉局部移植术和动脉腔内移植术。结果:①病例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3个月后麻木消失,肌电图显示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较术前明显增快。随访15个月无复发。②病例2:于2005—01-25肌电图检查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为36m/s。2005-01-2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1个月后下肢麻木消失,足部麻木明显减轻。2005—04—06肌电图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至34m/s,但较术前有所增快。2005—04—19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先后行经导管右下肢动脉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右下肢缺血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足部麻木明显减轻,术后10d足部麻木消失。③病例3:于2004—07—17肌电图检查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为3.6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为5.1mY;右胫神经(胭-拇展肌)、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电位消失,伴有足趾剧烈疼痛。2004—07—1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当晚足趾疼痛减轻,睡眠好;1周后右足有想活动的感觉;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足趾可轻微活动;术后3个月足趾的活动力量可达3级;术后6个月可下床活动,有跛行,但可行走。2005—03—16肌电图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缩短至2.8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增高至7.4mv;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胫前肌)可见运动传导电位,但波幅显降低为0.13mV;右胫神经(内踝-拇展肌)、右腓总神经(外踝上-伸趾短肌)运动电位消失;右胫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电位仍然消失。患可以自行行走,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目前尚未寻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下肢神经病变的情况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无疑是治疗方法中可行的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效果:11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3/2004—01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70.6岁;糖尿病足左下肢6条,右下肢7条。①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13条患肢中,静息痛1级1条,2级3条,3级6条,4级3条;均有不同程度的冷、凉感觉,患肢冷感2级3条,3级7条,4级3条;下肢间歇性跛行均为4级。②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均进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并予以侧支血管评估。③自体骨髓干细胞的提取与移植:局麻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35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多点肌肉注射到缺血下肢,0.8-1.0mL/点,各点间距约3.0cm&;#215;3.0cm。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15~24个月。 结果: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8.5个月。①术后糖尿病足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移植后8周,足部疼痛改善率84.6%,小腿疼痛缓解率100%,患肢冷感明显改善或消失。移植后2~6个月,3例因患足坏疽感染及再疼痛加重而截肢。移植6个月后,2例分别死于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死前出现患足疼痛加重,5例有不同程度再出现患足痛,1例持续缓解。②术后辅助检查结果: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值〈2.66kPa的10条下肢,术后5条〉3.99kPa,2条达2.66~3.99kPa之间,3条仍〈2.66kPa,此3条下肢最后予以截肢;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2.66kPa的3条下肢,术后均〉3.99kPa,肢体均被保留。7例患者8条下肢于术后1~3个月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早期对于改善糖尿病足缺血、缓解缺血症状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