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in insufficiency,PDVI)的误诊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PDVI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有程度不一的患肢发胀、沉重感或胀痛,易疲劳、乏力;部分伴小腿肌肉痉挛发作、迂曲浅静脉团、踝部及足背轻微水肿、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及色素沉着。本组30例(57.7%)仅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漏诊PDVI,其中16例在外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8例术后1~5年静脉曲张复发;12例(23.1%)误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10例(19.2%)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52例均经无创Doppler检查,Valsalva试验逆向血流持续时间0.5 s,确诊为PDVI。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弹力袜治疗为主,平均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对PDVI的认识,重视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132.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近2年刚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尽管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但这一技术业已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03/2004-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32例患者的35条严重缺血的下肢,分2种方法进行,16例18条患肢采用了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76.5%(13/17)和93.3%(14/15)。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3.3%(15/18,不包括1例足部截肢患者的术前足部已经坏死)和94.1%(16/17)。术后二组患者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44.4%(8/18)和41.2%(7/17)。有14例患者15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有20条患肢于术后增加到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7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还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然而,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无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在浅静脉造影路图帮助下,于左侧肘横纹上于肱静脉顺行穿刺开通锁骨下静脉闭塞段后沿导丝送入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对左锁骨下静脉-左腋静脉血栓区域进行尿激酶腔内喷射。反复抽吸后造影可见静脉仍残留明显狭窄,于左锁骨下静脉放置Wallstent支架1枚,扩张后使用球囊进行后扩张,扩张后造影见左锁骨下静脉恢复通畅,未见明显残余狭窄,造影剂无外溢及滞留。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1min,术中出血量为10ml。患者行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后,左侧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术中患者无胸闷憋喘等并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口服拜瑞妥治疗。6个月随访,患者左侧上肢肿胀较前减轻,超声检查左侧深静脉血流通畅。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适用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状改善等。结果将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分为3型:Ⅰ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Ⅱ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Ⅲ型为伴有椎动脉开口病变或影响椎动脉开口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27.2%患者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6%。结论上肢动脉入路能够提高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开通率,保证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支架的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3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3例报告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 2003年3~12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3例DF患者。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70岁;患肢共15条,左7条和右8条。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 小腿疼痛缓解率为100%,足部疼痛改善率为84.6%。保肢率为80%。冷、凉感觉改善率为100%。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行走距离由术前的50m延长到120m。7例患者的8条下肢的动脉造影,显示均有新生侧枝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10例患者的12条下肢均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 Hg。结论 对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或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等不能接受搭桥术的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F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7.
下肢小腿动脉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二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于2005年12月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了2例糖尿病足坏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评价利用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的紫杉醇浸润在股腘动脉狭窄(FP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置紫杉醇涂层DCB组(组1)和TAPAS导管组(组2)。对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一批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终点事件为术后2年或出现不良事件。首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患肢一期通畅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有73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组1(n=55)、组2(n=18)间术前人口学、临床特点及术中造影诊断、预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至随访终点,组1、组2患者/患肢间累积临床获益率(67.2%比88.9%)、一期通畅率(70.7%比77.8%)、非死亡不良事件率(18.3%比16.7%)、全因死亡率(3.6%比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FPAS患者,利用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的紫杉醇浸润能在术后2年内持续达到与紫杉醇DCB同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9.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异常 ,其特点是双侧呈左侧结构和多发相关的心脏、内脏畸形。由于合并的这些异常 ,只有 2 5 %的患者能活到 5岁以上 ,仅 10 %能活到青春中期。因此 ,老年患者极少见。本文报告一例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老年多脾综合征患者。一例 82岁女性 ,6个月来饭后腹痛、饱胀、纳差及体重下降 ,但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便血或呕血。上消化道造影见胃位于腹右侧 ,十二指肠降部部分梗阻。CT证实以上所见 ,肝呈水平位 ,胆囊位于胃前方 ,胰头位于中线左侧 ,胰尾位于右上腹 ,门静脉经胃窦前方向下跨在十二指肠狭窄处 ,奇静脉与下腔…  相似文献   
140.
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42例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夹层动脉瘤32例,真性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3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2.4%),术后第8天死于心源性猝死。无截瘫、偏瘫或卒中发生。即时内漏发生8例,占19.1%,其中2例放置带膜支架后内漏消失;3例较严重内漏经大球囊适当扩张后消失;另外3例由于范围不大,未行特殊处理。随访41例,随访时间1~48个月,平均为16个月。死亡1例,占2.5%。剩余的3例内漏全部消失,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风险的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疾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