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彭放  郭航远  杨彪  池菊芳  朱敏  周研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136-136,F0003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术前后冠状窦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即刻、球囊扩张后即刻、支架置入后即刻、术后30m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用放免法测定ADM浓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前后ADM无明显变化(P>0.05);球囊扩张后即刻冠状窦内ADM明显升高(P<0.01);支架后即刻ADM明显升高(P<0.001);术后30minADM降至术前水平。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循环ADM基本不影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循环中ADM明显升高,可能与球囊损伤内皮、支架对管壁的机械压迫及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3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1岁,因"胸闷1d,突发晕厥1次"入院.患者本次入院为1d前(上午10时许)活动时出现压迫性胸骨中段胸闷,伴左侧手臂痛,出冷汗,伴头晕恶心,家属急送至我院急诊(约14:00时),患者于急诊门口突发晕厥,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立即予心肺复苏、电除颤,10余分钟后好转,急查肌钙蛋白7.52 ng/...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60例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行6min步行试验,按运动后的血压是否增高分为运动血压增高组(增高组,n=30)和非增高组(n=30).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运动前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运动前后血浆NO和内皮素-1浓度,记录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10min、20min、30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结果 FMD增高组(0.084±0.01)%显著低于非增高组(0.13±0.01)%和对照组(0.15±0.02)%(P〈0.05).运动前增高组NO浓度低于、内皮素-1浓度高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3组运动后即刻NO浓度较运动前明显升高(P〈0.05),但增高组明显低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P〈0.05).FMD与舒张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运动前后NO差值与运动后收缩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与舒张压差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增高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4.
郭航远 《中国医院》2010,14(11):46-48
绍兴市人民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医院"3456"管理原则,通过在院内采用无汞体温计和无汞血压计,打造"无汞医院";严控抗生素使用,传播正确的用药观;推行全年无节假日医院;减少陪人,陪而不护;引导公众走出误区,规范输液行为;实施"出院床边结账"新举措等实现"3无3低"、即"无汞、无抗、无假;低陪、低输、低结"目标。通过"4个不放过",关注患者安全,承载生命重托。实施"5S"管理,积极落实行动,营造有序医疗环境。引入"6西格玛"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改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5.
<正>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4种,其中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获准上市的此类药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发生率随之升高,其余3种药物同样存在耐药性问题。耐药后,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 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以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降气平喘针法对哮喘患者循证积分、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疗法,为针灸特定穴理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降气平喘针法组(A组)、邵氏“三穴五针”组(B组)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组(C组),每组各30例.各组连续治疗7d,记录治疗前后循证积分和肺功能指标.结果:循证积分比较A组(4.366 7±0.6742),B组(7.6667±2.193 3),C组(7.7666±2.615 2);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P>0.05.结论:降气平喘针法治疗哮喘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且疗效法优于其他对照组.  相似文献   
38.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政府、社会对医疗行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一家浙江省市立医院医改实施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立足院情,创新管理,推出解放护士、门诊革命及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实现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服务目的的有效转变,积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不断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一套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简单实用的方法体系。方法 SD大鼠两只,无菌环境下分离胸腹主动脉,清除脂肪、结缔组织。显微剪剪开主动脉,内膜面向下贴附于少量Ⅰ型胶原酶上消化60min。离心收集内皮细胞置于1%明胶包被的六孔板,加入20%胎牛血清的M199中培养。3~4天后换液更换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培养。当细胞长满约90%底面积时,玻璃探针机械剔除成纤维样细胞后传代。倒置显微镜和抗Ⅷ因子抗体对细胞分别做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原代培养3~4天时,少量细胞开始贴壁并分裂生长。更换ECM后细胞增殖迅速,培养8~10天时可见细胞长满90%左右的底面积,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明在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中有特定Ⅷ因子表达。原代周期8~10天,传代周期3~4天,经纯化传代后纯度接近100%。传至第6代仍未见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体系培养RAEC简单有效,重复性良好。获得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有利于实验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降血压方案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及特点。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4组:A组予氯沙坦钾片每天50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量;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量;C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每天50mg及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氯沙坦钾片加量;D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氯沙坦钾片50~200mg口服。所有患者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测量血压,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并分析。结果虽然卧位、立位血压比较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立位0min及立位2min血压变化均较小(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病,选择CCB加小剂量利尿剂联合ARB方案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性更低,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