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血浆溶血磷脂酸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1卵巢上皮性癌、2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物和24例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溶血磷脂酸及CA125水平,分别计算并比较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卵巢癌组血浆溶血磷脂酸值(6±2.4)μmol/L及CA125值(275.8±191.7)U/mL明显高于非癌组(分别为2.4±1.6μmol/L与51.0±44.2U/mL)(P<0.01)。血浆溶血磷脂酸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5%与71.7%,且特异性明显高于CA125(39.1%,P=0.002)。结论血浆溶血磷脂酸用于诊断卵巢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辣椒素受体(TRPV1)是在中枢及末梢神经中表达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痛觉的传递和调节。其表达受到前列腺素、雌激素、炎症介质等多种内源因素影响。目前研究表明,TRPV1在慢性盆腔痛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等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常见疾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该受体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疼痛治疗的新方向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盆腔痛(CPP)指一种病因不明、病史复杂的疾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一部分患者并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骶神经调节(SNM)术是利用介入技术将刺激电极放置骶神经孔,通过低频电脉冲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进而影响并调节骶神经支配的靶器官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神经调节技术。目前研究发现,SNM在常规治疗失败的CPP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伴有泌尿系统症状的女性患者,其可能的机制为调节疼痛传导通路及盆底肌张力,但还需要大样本长期随访以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应用紫素加铂类(TP组)与环磷酰胺加铂类(PC组)方案化疗的疗效及费用。方法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9例,其中TP方案化疗24例,PC方案化疗15例。对2组在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药物反应率、不良反应、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P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8.64月,P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9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及PC组复发患者化疗后有效反应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02月和1.40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较,Z=—0.422(P<0.05),2组血液系统均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TP组医疗费用为62934元,PC组为22 497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每生存1年,平均住院费用为64 641元,PC组每生存1年,平均住院费用为21 318元。结论紫素加铂类作为复发性卵巢癌的首选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有效率、复发后生存时间及有效反应持续时间等方面优于环磷酰胺加铂类组,而化疗费用亦高于PC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对照组,对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宫颈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水平检测H2AX和ATM的表达情况,以磷酸化抗体检测磷酸化H2AX(γH2AX)与磷酸化ATM(phospho-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p ATM)水平。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宫颈癌组ATM mRNA为2.8546±0.8881,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8±0.4980(t=9.256,P=0.000);宫颈癌组H2AX mRNA为2.4312±0.8224,显著高于对照组0.7896±0.4791(t=8.738,P=0.000)。γH2AX和p ATM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γH2AX阳性率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18)(Z=-3.381,P=0.000);宫颈癌组p ATM阳性率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3/18)(Z=-4.031,P=0.000)。结论γH2AX和p ATM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作为DNA损伤修复因子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再度怀孕,钟丽缇欲教人做漂亮孕妈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这世界上最性感的女人?谁说怀孕就让女人远离美丽?远离性感?只要保养、运动、饮食做到位,你的肌肤就会更细嫩、你的乳房就会更挺拔、你会更神采照人。你完全可以做众人眼中的美丽孕妈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总结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方法:收集1986年1月~2003年3月间的285例多胎妊娠(双胎妊娠275例,3胎妊娠10例)共580例围产儿,总结其围产期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并以1993年和2002年共计2 453例单胎妊娠的并发症作为对照,分析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多胎妊娠并发症高,主要为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与单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是58.6‰(34/580),较同期的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死胎与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50.0%。死胎中有致死性畸形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死亡3例,原因不明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2例致死性畸形,其余15例均为早产儿,平均孕周为31.5周,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儿肺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感染、心衰;除外畸形,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最为密切。③规律产前检查与无规律产前检查组比较,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胎妊娠并发症较单胎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加,早产是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产前保健对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从而降低多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来内异症恶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卵巢内异症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可用于预测恶变为卵巢癌的风险,其结果可能会影响临床决策。我们或许可以设计内异症恶变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内异症患者选择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9.
李圆  郭红燕  张曦  高妍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3):221-226
目的:探索携带胚系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家系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21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患者外周血HRR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分别对携带有害胚系HRR基因(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突变的患者(有害突变组)和未携带HRR基因(包含良性、可能良性)突变的患者(未携带突变组)分析其临床特点、预后及个人/亲属肿瘤家族史。结果:12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HRR基因总突变率为29.8%(36/121),其中BRCA1占63%,RAD51D占13%,BRCA2占10%。有害突变组和未携带突变组的患者病理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有害突变组患者均为高级别浆液性癌(100%),未携带突变组高级别浆液性癌比例为72.2%(52/72)。有害突变组有5例(5/36)患者同时罹患其他原发恶性肿瘤,与未携带突变组(2/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有害突变组患者一级亲属罹患肿瘤阳性率69.4%(25/36)与未携带突变组31.9%(23/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害突变组均为铂类敏感(100%),与未携带突变组(90.3%)铂类敏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有害突变组与未携带突变组发病年龄、分期、首发症状、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特别是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重视个人及一级亲属肿瘤史采集。携带有害胚系HRR基因突变患者同时罹患其他恶性肿瘤风险高。对HRR基因的检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其亲属中的高危人群并早期干预、预防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HP)的发生率、疼痛部位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疼痛、腹部手术史、手术情况等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6月时的疼痛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PHP的相关因素。结果:212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41例(19.3%)出现CPHP,其中92.7%(38/41)为轻度疼痛,疼痛最常见的部位为盆腔(70.7%,29/41)。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和睡眠方面,分别占CPHP患者的34.1%(14/41)及17.1%(7/4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疼痛是发生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782,P=0.017)。结论:CPHP发生率并不低,大多数为轻度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多表现在情绪及睡眠方面。有术前疼痛的患者发生CPHP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