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内第二信使Ca2 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取胃窦平滑肌,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细胞内[Ca2 ]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胃平滑肌细胞内Ca2 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72.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反义ERK2(A-dant-ERl(2)基因转染供肾对减缓肾移植后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间肾移植模型.按供肾移植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和基因转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供肾灌注无菌HTK液0.5 ml,空载病毒组供肾灌注含5x109>pfu LaeZ基因腺病毒(Ad-LacZ)的HTK液0.5 ml,基因转染组供肾灌注含5x 109>pfu Adanti-ERK2的HTK液0.5 ml.肾移植术后24周行移植肾的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TβRⅠ的表达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的浸润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肾移植术后24周,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移植肾呈CAN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明显,伴严重间质纤维化以及明显的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病变区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少,Vimentin、TβRⅠ表达显著增多.基因转染组移植肾间质内仅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正常.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基因转染组.结论 Adanti-ERK2基因转染移植肾可减缓CAN的发生,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下调TGF-β1>,等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研究芬太尼罗哌卡因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产程和胎儿的作用.方法 选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62例,经产妇38例,宫口开大1~2 cm时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100例未行分娩镇痛初产妇66例,经产妇34例为对照组,监测项为血压、脉搏,观察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镇痛效果,新生儿评分.结果 镇痛组无不良后果,产妇情绪稳定,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age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宫口开大1~2 cm,宫内压到75~85 mmHg时,明显疼痛时,用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临床效共趟醵?疼痛降低,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74.
神经菌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是一种位于神经纤维轴突上的跨膜糖蛋白,其长度为130~140kd,1995年首次被Fujisawa等发现。最初多是关于NRP-1作为信号素Ⅲ(semaphorin 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的研究。2002年Tordjman等发现NRP-1是引发初次免疫应答的一种基本物质。2004年Bueder等。又发现NRP-1组成性表达于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375.
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L - Arg)对大鼠移植心的保护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组 7只 ,为空白对照组 ;2组 9只 ,为单独给以 L- Arg组(L- Arg以 5 %浓度混入普通饲料喂养大鼠 ) ;3组 8只 ,为环孢素 (Cyclosporine,Cs A)组 (移植前 1天 Cs A 10 mg/ kg灌胃 ,移植当天及移植后 1至 5天 Cs A 2 .5 mg/ (kg· d)灌胃 ;4组 10只 ,为 Cs A加 L- Arg组 (饲料同 2组 ,Cs A同 3组 )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 ,并在移植心停跳后抽血查硝酸盐 /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376.
染料木黄酮防治大鼠移植动脉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移植动脉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Brown-Norway至Lewis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将受体鼠随机分为四组:1组)、(n=8):高剂量染料木黄酮组(20mg/kg·d);2组(n=8):高低剂量结合的染料木黄酮组[20mg/(kg·d)14d+2mg/(kg·d)46d]腹腔注射60d染料木黄酮(GEN);3组(n=5):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60d;4组(n=5):异系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移植后60d取移植血管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两实验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内膜增厚不明显(P<0.001)且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学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减少(P<0.01);两对照组血清中VEGF表达显著高于实验1组即高剂量组(P<0.01),但与实验2组即高低剂量结合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染料木黄酮对移植动脉硬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了淋巴细胞的浸润,影响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但其主要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7.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TIA分为两组 ,治疗 15天 ,以后每 3个月随访 1次 ,随访 6个月 ,终止点为完全性卒中。结果 :6个月时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观察组为 19% ,对照组为 6 6 6 %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可有效的阻止TIA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378.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91例受试对象,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NC)337例、单纯糖尿病组(T2DM)250例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T2DM CI)204例。以PPARγ基因rs1875796为遗传标记,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PARγ基因rs1875796的基因型。结果女性T2DM CI组PPARγ基因rs1875796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2DM组、NC组(χ2=6.672,P=0.010,OR=1.991,95%CI 1.176~3.358和χ2=12.384,P<0.0001,OR=2.499,95%CI 1.500~4.162);女性T2DM CI组的CC CT基因型频率高于T2DM组、NC组(χ2=4.656,P=0.031,OR=2.008,95%CI 1.006~3.782和χ2=8.462,P=0.004,OR=2.486,95%CI 1.346~4.593)。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女性T2DM CI组的CC CT基因型与T2DM组、NC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χ2=5.770,P=0.016,OR=2.713,95%CI 1.206~6.126)。结论PPARγ基因可能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79.
肾移植受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据统计,我国1977年至2003年共施行肾移植13969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210例,发生率为1.5%,其中淋巴瘤12例,占5.7%。2006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的受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0.
目的: 了解不同血尿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探讨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piData 3.0建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库,纳入完整病例资料1 411例,按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门冬酰胺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胺基转移酶(AL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女性、高HbA1c、高HDL-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女性:OR=0.705,95%CI=0.501~0.993,P<0.05; HbA1c:OR=0.912,95%CI=0.840~0.991,P<0.05;HDL-C:OR=0.539,95%CI=0.335~0.868,P<0.05),BMI≥25 kg·m-2、高SBP和高TG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因素(BMI:OR=2.107,95%CI=1.473~3.014,P<0.05;SBP:OR=1.767,95%CI=1.210~2.581,P<0.05;TG:OR=1.111,95%CI=1.057~1.168,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控制体质量,同时将血压和TG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