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血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婴幼儿发生率为1%~2%,男女之比约为1:3,可发生在颌面、头颈、四肢及躯干等任何部位,其中60%的血管瘤发生在面部[1]。传统的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染料激光治疗、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口服激素及冷冻治疗等,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我科试用新款长脉宽1064nm激光治疗血管瘤患儿37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理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并随访的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4例,Ⅵ型2例。按照罗从风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15例,三柱骨折6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胫骨平台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后柱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预弯后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21例均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Ghazavi等提出的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85.71%。结论:运用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三柱固定技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乳房再造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既可保留乳房美观外形,又安全可行。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并假体植入、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移植、腹壁下动脉穿支肌皮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Ⅰ期或Ⅱ期乳房再造。结果:2003~2008年共治疗21例,术后随访3年、4年、5年以上分别为18例、12例、4例,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外观效果满意。结论:乳房再造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安全可行,效果好,并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需求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 血管瘤组织培养2~3 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分叉交叠,之后血管生长渐缓停滞.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结论 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有助于血管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经验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救治的特点。[方法]对1998年2月-2004年12月,本院救治的51例肢体主要血管损伤进行了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除2例胭动静脉损伤,1例股动静脉损伤截肢;2例股动静脉损伤死于其它合并症外,其余均获成功。[结论]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横行下腹壁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行乳房再造,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多,血供稳定,是目前乳房再造术的最理想方法。但其难度有二,一是显微外科技术,二是穿支分离技术。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发现穿支在肌肉中的行径均在血管鞘这一管道中,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口服普萘洛尔前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却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其他任何相关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经过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先按口服普萘洛尔诊疗常规,口服用药前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后口服8周普萘洛尔[剂量:2 mg/(kg·d),分2次,每12小时用药],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口服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变化,计算口服用药前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均提示,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MVD值明显减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 =18.458,P<0.01),MMP-2、MMP-9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减少(P<0.01),TIMP-1、TIMP-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口服用药后上述4个因子免疫组化平均积分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与MVD值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普萘洛尔可下调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的表达,上调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杨育成  郭志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19-1520
太田痣为中、青年女性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真皮内黑素细胞聚集形成的皮肤终生不退的色素斑,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区域,如上下眼睑、颧部、颞部、额部、鼻翼及巩膜等处,少数病例双侧面部均发病。  相似文献   
79.
用四瓣法治疗乳头内凹畸形作者单位:350001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拔瑞郭志辉谢义德周亚宽1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系女性,年龄22~40岁,先天性乳头内凹畸形5例为未婚女子,反复感染引起乳头内凹畸形1例为已婚女性。6例均采用四瓣法治疗乳头内凹畸形,取得...  相似文献   
80.
面部皮肤老化以睑部出现最早且最为明显 ,中老年人下睑皮肤松垂 ,一般生活化妆已无能为力 ,只能依靠美容手术——眼袋整形 ,才能使眶区年轻化。近年来 ,眼袋门诊手术日趋增加 ,常见并发症有切除过多组织形成睑外翻 ,以及切除组织不够而致仍有皮肤松弛和皱纹。为了解决此矛盾 ,我们采用联合皮肤和眼轮匝肌瓣法行眼袋整形手术 5 6例 ,方法简便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中 ,女 4 7例 ,男 9例 ;年龄 38~ 5 6岁。就诊时主诉均为下眼睑皮肤松弛、雍肿、脸相老态。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无手术禁忌 ,均采用联合皮肤眼轮匝肌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