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报告1例合并有骨盆骨折、双侧股骨骨折、会阴直肠损伤的多发伤分期救治经验.讨论其紧急救治与复苏、损害控制手术与确定性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C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特点,评价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7例C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7~61岁,平均35.6岁.道路交通伤13例,坠落伤8例,砸伤6例.按AO分型:C1型23例,C2型3例,C3型1例;2例为开放性骨盆损伤.2...  相似文献   
93.
94.
解答:严重多发伤时脊柱损伤的治疗仍应遵循骨折的基本原则实施,即急救、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一顺序。对开放性骨折者应首先将其变成闭合性骨折,再按上述原则处理;但如果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休克,致命的低体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骨盆外固定和内固定术分期分阶段治疗陈旧性CⅠ、Ⅱ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7月共收治6例陈旧性CⅠ、Ⅱ型骨盆骨折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62岁,平均55岁。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时间3周-2个月,均合并有不同程度其他组织脏器损伤。X线及CT检查示耻骨联合分离,其中2例分离间距>2.5cm,骶骨骨折未有骶髂关节分离脱位CⅠ型4例;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分离脱位CⅡ型2例。一期先采用外固定支架逐渐加压复位前环,纠正旋转不稳定,同时配合骨牵引纠正垂直不稳定,二期再行前后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患者主观感觉均较术前好转,骨折骨性愈合。术后对复位情况按Matta评分:优4例,良1例,中1例;对功能恢复情况按Majeed评分:优4例,良1例,中1例。结论联合应用骨盆外固定分阶段加压复位前环以及纠正垂直移位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以及髂腰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Ⅰ、Ⅱ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四种方法治疗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大出血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3~61岁,平均41.8岁。术前行骨盆CT检查21例。创伤致血管破裂17例,医源性血管损伤5例。髂外动脉2例,髂外静脉1例,髂内动脉主干2例,髂内动脉及多分支5例,股静脉3例,臀上动脉4例,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骶前静脉丛损伤各1例,未明确损伤血管名称2例。软组织伴血管损伤4例,取骨盆内固定致血管损伤1例,髋臼骨折3例,骨盆骨折8例,骨盆和髋臼双重骨折6例。其中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6例;髂内动脉结扎术5例;腹膜外骨盆填塞术3例,其中腹膜外骨盆填塞后结合介入治疗1例;血管吻合术8例,其中髂外静脉吻合术后介入下行髂内动脉分支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果 骨盆CT发现骨盆损伤导致血管损伤17例,敏感率100%。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病死率4.5%,为腹膜外填塞患者,占3例腹膜外填塞33.3%。术中请血管外科医师缝扎骶前静脉丛及吻合髂外静脉各1例,术后出现骨盆术区感染、坏死3例(13.6%...  相似文献   
97.
关于骨科临床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从事骨科教学6年,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准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
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1 123例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受伤部位:四肢伤925例,脊柱伤65例,头部伤46例,胸部伤53例,腹部伤72例.单部位伤809例,多发伤314例.紧急手术67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3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4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胸腹联合伤行胸腹脏器损伤修补及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166例,其中早期单纯清创105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36例,截肢25例.结果 406例治愈出院,673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地震伤员早期应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人骨骼肌再灌流损伤是否存在早期保护作用和延迟保护作用及其保护程度。方法:选择无影响血清酶变化的心脏、肝脏及骨骼肌疾病病史的上、下肢择期手术病例42例,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早期保护组(EP)和延迟保护组(DP)。对照组直接手术,EP组和DP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前24h进行缺血预处理术后1,3d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3d,EP与DP组血清中CPK和AS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P与DP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不仅存在早期保护作用,而且存在延迟保护作用,且均能提高骨骼肌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程度,这两种保护作用的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测定诱发电位变化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d胚胎脊髓(FSC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1,2,4,8,12周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各组SEP和MEP的峰潜伏期在2~8周内均有恢复,V+F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