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病变,另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相当LM病变),手术前反复室颤经心前区叩击、胸外按压、药物和体外除问、开胸直接心脏挤压、心内除颤等转复。2例都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CPB)下各搭桥2支,1例两次开胸止血,1例原有脑梗塞加重,2例均恢复满意。提示尽早血液动力学支持和尽快建立CPB以及良好的手术、麻醉、监护技术和多科室密切合作是抢救成功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回顾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中,97%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男性102例,女性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7.4岁。63例左室射血分数≤45%,19例<30%。63例患者的心绞痛CCS分级为Ⅲ-Ⅳ级。1例行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余均为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3例采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搭桥。术后2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LABP)支持。人均旁路移植血管3.1支。结果 连续116例患者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94%的患者心绞痛完全消失。结论 本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表明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评价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1993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因长期慢性心肌缺血造成心室功能明显减退的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男性92例,女性4例,年龄42-78岁,平均(65.2±7.2)岁。左室功能明显减退(LVEF)0.30-0.40的64例,0.20-0.29的26例,0.10-0.19的6例。结果:50例联合应用左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46例单纯大隐静脉搭桥,人均3.10支。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3-82个月,平均(39.6±14.2)个月,死亡3例。LVEF均有改善0.08-0.2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有令人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近、中期效果,手术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回顾分析 88例左室内补片心室成型治疗巨大室壁瘤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  88例患者中男 72例 ,女 16例 ,年龄 5 3~ 77(平均 6 6 )岁。手术前 74例有心绞痛 ;88例均有明确心肌梗死史 ,2 3例有多次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 (LM) 2 2例次、左前降支 (LAD)88例次、对角支 5 5例次、回旋支 4 8例次、右冠状动脉 30例次。左室射血分数 (LVEF) 35 %± 17% (18%~5 4 % ) ,其中 >4 5 % 35例 ,4 5 %~ 30 % 36例 ,<30 % 17例。除 4例室壁瘤位于心脏下壁外 (下壁心肌梗死所致 ) ,其余 84例室壁瘤均位于心脏前壁和心尖 ,为前壁大面积梗死所致。同时伴需手术矫正的瓣膜功能不全 2 8例。 88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切开室壁瘤后取净腔内血栓 ;采用 2 0Prolene线 ,将一合适大小的椭圆型补片缝闭室壁瘤的颈部即内口 ,将室壁瘤隔离 ,同时环缩室壁瘤内口 (内荷包 )的作用。特别注意将室间隔的大面积梗死区隔离到补片外 ,剪去外侧部分瘤体 ,连续缝合关闭心室切口 ,完成心内补片左室重建。 87例同时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人均旁路 1.87支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 2 8例。结果  88例均顺利度过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 6 8’ ,CPB10 3’。 16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介绍主动脉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 2 3例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马凡综合征 8例行Bentall术 ;胸降主动脉缩窄 4例中 3例直接行缩窄主动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 ,1例行左锁骨下 降主动脉转流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升主动脉明显扩张 3例中 2例行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置换 ,1例置换同时升主动脉成型 ;急性主动脉夹层 4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 ,2例仅升主动脉置换 ,另 2例分别半弓和全弓置换 ;腹主动脉瘤 4例行人造血管置换。结果  2 3例均顺利度过手术 ,并康复出院。 2 1例随访 (2 3 7± 15 2 )个月 ,中期死亡 2例 ,其余生活质量同正常同龄人。结论 尽管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要求较高 ,只要方法得当 ,仍能取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56.
徐明  陈鑫  郭子黄  陈振强  高岩 《江苏医药》2001,27(3):229-229
1994年 7月~ 1999年 6月 ,我科为 3例成人型主动脉完全闭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39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慌 1个月入院。双上肢血压 16 0 /10 0mmHg ,下肢血压测不清 ,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肩胛与脊柱间闻及 3/6级收缩期杂音。胸片示肋骨下缘有压迹。核磁共振示主动脉峡部中断 ,管腔闭锁长为2cm。逆行主动脉造影 ,导管不能通过弓降部 ;升主动脉造影示峡部闭锁 ,侧枝血管迂曲、扩张。于 1994年 7月 4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下左侧开胸 ,术中监测桡动脉及股动脉压力。术中见主动脉峡部闭锁长 2cm ,侧枝动脉血…  相似文献   
57.
5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回顾分析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其他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34例患者中 ,75 .4 %例有Ⅲ~Ⅳ级心绞痛 (CCSS) ,5 1.2 %有个至少 1次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 (LM) 34例次、左前降支 (LAD) 130例次、对角支 91例次、回旋支 84例次、右冠状动脉 80例次。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 4 1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18%~ 6 9% ,4 5 %~ 30 % 5 0例 ,<30 % 13例 ;伴左心室壁瘤 5 6例 ,同时伴瓣膜功能不全 4 2例。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对 36例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者同期激光心肌打孔 (TMLR) ,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三明治式缝合11例 ,巨大室壁瘤心内补片左室成形 4 5例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 4 2例 (其中 4例患者同时心脏室壁瘤切除心内补片成型 )。结果 人均旁路 2 .4 6支 ,6例患者需IABP辅助 11~ 5 4h ;2次开胸止血 6例 ;并发室上速和房颤 2 8例 ,室性心律失常 10例 ,2例电转复 ,余均药物控制 ;全组手术死亡 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2例 )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131例患者手术后心绞痛等症状均缓解 ,心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 4~ 6 0个月 (平均 12 .7个月 ) ,随访率 89% ,6 5例已恢复全日工作。结论 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多植术相比 ,联合冠  相似文献   
60.
陈鑫  郭子黄 《江苏医药》1998,24(10):732-734
报告连续61例冠状动脉套路移植术,术前左室功能中度以上损害(EF≤45%)占62.30%,严重损害(EF<30%)占18.03%。59例冠心病者人均行旁路3.15支,1例法鲁氏四联症及三例Bentall术各行分路1支。9例采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做旁路材料。术后因出血/渗血二次开胸1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近期死亡,无围术期心梗,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冠心病人心绞痛均完全缓解。28例于术后2~10个月恢复全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