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4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例A组,同时选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为B组,分别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一周血浆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术后一周呈下降低趋势P<0.05,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T3和FT3术后一周略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有影响,术后表现为低T3综合征,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提示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机体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相对小、安全性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72.
张淳  陈粹  晋国营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404-140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按中国分类法将57例烧伤患者分成为轻度烧伤组(=18)、中度烧伤组(=14)、重度烧伤组(=14)及特重烧伤组(=11),另选取5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及比较5组Cys-C、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结果 4组烧伤组与对照组血清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组与对照组血清BU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中、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血清Cys-C值比较,对照组与轻度烧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中度烧伤组、重度烧伤组及特重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ys-C能有效地监测烧伤患者肾功能损伤变化,为临床提供积极的治疗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脂蛋白a[Lp(a)]、胱抑素C(CysC)、尿酸(U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8例可疑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9例,双支病变组58例,多支病变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52例,测定绝经后女性患者Lp(a)、CysC及UA的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Lp(a)和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Lp(a)和血清UA水平增高,血清CysC水平下降,且变化程度和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骨折脱位治疗的有效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作为保守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30例作为手术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Mazur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同时对两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患者5个月~1年,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及X线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守组住院天数为(7.98±2.12)d,治疗费用为(2498.6±412.3)元,手术组分别为(16.52±4.58)d、(11459.5±412.3)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达到同手术治疗一样的效果,且保守治疗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安全性高,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β受体在经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侵袭能力增强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β受体的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NE干预组、普萘洛尔(Propranolol)干预组、普萘洛尔和NE共同干预组(NE&Propranolol).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和BxPC3均表达β1和β2受体.NE组、NE&Pmpranolol组、Propranolol组和对照组穿膜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78±0.02、0.32±0.03、0.26±0.01、0.28±0.02,N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E&Pmpranolol组(P<0.05),而Propranolol组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中MMP-2、MMP-9和VEGF mRNA表达指数为0.87±0.02、1.04±0.02和0.92±0.01,蛋白表达灰度值为131.20±2.34、105.32±7.21和115.60±5.0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E&Propranolol组(P<0.05),Propranolol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在NE诱导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通过β受体介导上调MMP-2、MMP-9和VEGF的表达进而增强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PTX)、卡铂(CBP)和放疗同步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治疗不愿或不能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现将有效率和毒性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莱菔硫烷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与胞内活性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在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生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SFN对SGC7901细胞增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率、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以及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SFN呈剂量时间依赖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生,透射电镜观察到SFN作用后SGC7901细胞典型的早期凋亡改变。SFN由0-50μmol/L作用24h,早期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ψm明显降低(P〈0.01);ROS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SFN对SGC7901细胞有明显的增生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SFN可能通过诱发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高,弓I发经线粒体途径的内源性凋亡。  相似文献   
78.
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或病理生理综俣性.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a failure,CHF)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CHF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醛固酮(aldosteronic.ALD)长期性浓度增加可引起心衰的负面效应,如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心肌纤维化、压力反射的减弱、大动脉顺应性降低以及心律失常。国外大量临床试验肯定了ALD拮抗剂在CHF中的作用。笔者综合文献报道,总结了ALD拮抗剂一螺内酯在抗心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贵州省牛种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牛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BCSP31-PCR及AMOS-PCR技术对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牛种布鲁氏菌的2株分离株进行属/种复核,采用基于布鲁氏菌rpo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解其rpoB基因型,采用MLVA-16技术进行MLVA分型,了解其与国内牛种布鲁氏菌的聚类关系,采用MLST技术分析其序列型及其与国内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2株分离株经BCSP31-PCR和AMOS-PCR技术被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细菌,未能明确其具体种型;其rpoB基因型相同;MLVA分型与新疆牛种布鲁氏菌共享同一MLVA-16型(4-5-3-12-2-2-3-1-6-43-8-5-5-5-3-3); MLST分析鉴定2株菌均为ST2型,最小间距图显示2株菌与布鲁氏菌属内的牛种布鲁氏菌遗传距离最近,属同一个遗传复合体。结论 贵州省2株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间的遗传距离近,与新疆牛种3型布鲁氏菌为同一MLVA型,提示分离株引起的感染可能为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