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小剂量多巴胺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治疗作用。②方法 将Wistar大鼠5 0只随机分为两组 ,向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AHNP动物模型。多巴胺治疗组 (n =2 5 )静脉给予 5 μg/(kg·min)多巴胺 ,对照组 (n =2 5 )静脉给予生理盐水 ,于实验前和实验后 2、4、6、12、2 4h经颈静脉取血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术后 2 4h处死大鼠 ,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③结果 AHNP形成后治疗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t=6 .2 3~ 32 .32 ,P <0 .0 1) ;治疗 2 4h时 ,治疗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与AHNP形成前差异无显著性 (t =1.99、1.71,P >0 .0 5 )。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3.92~ 9.94 ,P <0 .0 1)。④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可减轻AH NP的炎症反应 ,其机制可能与小剂量多巴胺能增加胰腺微区血流量和降低胰腺微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3种国产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1年3月-2002年10月应用GF-1φ28mm、GF-2φ28mm、WGW-Cφ26mm吻合器行739例机械吻合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GF-1型吻合540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1.3%)。吻合口狭窄15例(2.78%),吻合口出血11例(2.04%)。GF-2型吻合13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2.3%),吻合口出血2例(1.53%)。WGW-C型吻合68例。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1.47%)。结论3种吻合器吻合均安全可靠。WGW-C型吻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应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为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方法 分析2014-02-01-2015-02-20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5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予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57±5.46) min,高于研究组的(10.43±6.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43.57±5.46)mL,高于研究组的(150.43±3.2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为(3.29±1.78)d,短于对照组的(6.18±1.02)d;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为(7.57±0.15)d,短于对照组的(11.86±3.21)d;研究组住院时间(10.94±2.58)d,短于对照组的(17.94±2.5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各维度评分值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2018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探讨炭疽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及诊断方法,为今后炭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接触史、接触方式、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实验室检测采取病原分离鉴定、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等。结果本次疫情23例病例分布于1个自然村,均为男性,病例最小20岁,最大64岁,年龄分布集中在30~55岁(占91.3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5.65%)。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期为23 d, 确诊病例10例,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7份。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1株,PCR方法检测到了其毒力质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特点鲜明,剖解、剥食、宰杀病畜和接触病畜及相关产品等是炭疽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染源为染疫病牛羊,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农民为高危人群;及时采取联防联控是控制炭疽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甲状旁腺移植取得了较快发展,相对其他组织器官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具有供体组织来源广泛、手术方式多样而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的特点,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永久治愈的方法。鉴于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甲状旁腺移植手术方式、组织来源、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各异,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现对甲状旁腺移植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综述,为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贾铮  郭卫东  李春英 《疾病监测》2013,28(7):536-540
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 R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 方法 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8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标本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做基因亚型检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测789份粪便标本,ELISA法检出阳性288份,阳性率为36.50%。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月份为10月至次年2月,12~23月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0.00%,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5.83%。轮状病毒G血清亚型检测中,2010 2011年以G3亚型为主,占37.6%,2011 2012年以G9亚型为主,占67.3%;轮状病毒P基因亚型检测中,2010 2012年以P[8]亚型为主。 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3到G9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2-161例,其中重症病例616例,死亡22例;不同年份、不同季度和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均不同;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比南方城市的高峰期推迟1~2个月;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占总发病数的82.3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构成比为1.46:1,市区发病率高于旗县。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域、人群流行特征,而且市区发病率高于旗县,因此短时间内易造成暴发与流行,提示应采取有效的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剖宫产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充分试产、破膜时间长、妊娠合并症及术后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等.结论:严格控制感染高危因素、缩短产程、围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伤口愈合不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9.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它感染后能长时间带毒并排出病毒,是人类的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的疫区分布于四大洲(亚、欧、非、美)32个国家[1-2]。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MUC1、MUC2及MU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MUC1、MUC2、MUC3的表达。结果:MUC1、MUC2、MUC3在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7%、100%、100%,MUC1、MUC2、MU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0.0%、53.3%。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和MUC2、MUC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黏蛋白MUC1、MUC2、MUC3可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