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成骨细胞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侵入成骨细胞过程中,细菌和细胞各自所起的作用,方法:半对数生长期金黄色葡萄球菌6571为实验用菌株,成骨细胞增产睚健康成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去除的骨块。氯霉素,利福平,新生霉素,放线菌酮和Monodansylcadaverine作为细菌或成骨细胞的抑制剂,研究它们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氯霉素,利福平,新生霉素和Monodansylcadaverine处理组的细菌侵入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放线菌酮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金葡菌在侵入成骨细胞过程中自身需合成蛋白质,RNA和DNA;成骨细胞摄入细菌需借助受体介导的细胞吞饮作用,成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受抑制时能增强对细菌的摄入。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下颌骨病变术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特点与治疗要点.方法 收集13例下颌骨病变术后病理性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的潜在病变、骨折发生的诱因、时间、部位、症状、骨折发生处的刺余骨质情况,讨论下颌骨病变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特点争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1997-2007年问共诊治13例下颌骨病变术后病理性骨折患者,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的主要病因依次是下颌骨方块截骨术、下颌骨巨大囊性肿物制治术、放射性骨髓交.病理性骨折最好发的部位是方块截骨后端、下颌骨角前切迹处.1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为小钛板固定.7例重建钛板固定.6例手术固定后顺利愈合.结论 下颌骨病变术后病理性骨折好发于下颌角前,手术复位内固定效果良好.应选择重建钛板坚固固定.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将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并将其作为蒂,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住的颌下腺。术前术后以及放疗后检测颌下腺唾液流量,并填写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通过唾液流量分析,3例转住的颌下腺均成活。其中2例经放疗后20个月随访的患者,转住的颌下腺保存一定的泌唾功能,患者无口干症状。结论颌下腺转位于颏下区可保存其功能,有助于预防头颈癌患者放疗导致的口干。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浅蓝菌素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作用 ,探讨浅蓝菌素抗癌的可能性。方法 :TCA 83细胞经浅蓝菌素 (10 μg/ml)处理 2 4h后 ,提取基因组DNA ,行DNA凝胶电泳。舌癌新鲜组织经浅蓝菌素(10 μg/ml)处理 2 4h后 ,行原位细胞凋亡染色 (TUNEL)。 结果 :DNA凝胶电泳得到典型的梯状DNA电泳图 ,TUNEL分析显示 ,浅蓝菌素处理组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经浅蓝菌素处理的癌细胞凋亡率 (P <0 .0 0 0 1) ,浅蓝菌素诱导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凋亡的作用更强。结论 :浅蓝菌素可直接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发生凋亡 ,为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颅底肿瘤,尤其是中颅底肿瘤与口腔颌面外科关系最为密切。颅中窝底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聚集,是头颈外科领域内最为疑难的解剖区域。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促使颅底手术的术前设计和操作模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术前虚拟设计和术中导航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颅底盲区的可视化,大大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数字化技术在颅底肿瘤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下颌骨受外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推断颅底的保护因素。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头部进行CT扫描,根据扫描图像与相关解剖研究,对下颌骨、颞骨以及两者之间的颞下颌关节进行有限元模型重建,同时重建约束下颌骨运动范围的主要附着韧带和肌肉。对此模型颏部正中施加后上方向的力,角度分别为与下颌体水平成0°、30°、54°,施加力为1000N、2000N、3000N,观察施加不同大小与方向的外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无论外力方向与大小如何变化,颞骨应力总是小于下颌骨应力。随着外力方向的变化,下颌骨的应力集中部位亦发生变化,主要集中于髁突与下颌体前部内侧;颞骨的应力集中部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主要集中于外耳道前壁,而不在颞骨关节窝顶。随着外力角度的增大,下颌骨与颞骨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与应变均减小。随着施加力值的增大,下颌骨与颞骨应力亦逐渐增大。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准确地计算出下颌颏部受矢状方向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情况。颞下颌关节的缓冲使颞骨应力始终小于下颌骨的应力。在受到正中方向的力打击时,颞骨应力多数集中于外耳道前壁,并非关节窝顶部的薄弱部位,避免了颞骨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颅内外沟通肿瘤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学科合作切除的78例颅底沟通肿瘤,分析肿瘤起源和侵及范围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肿瘤的起源和侵及范围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血管、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发生于颞下窝、咽旁间隙以及翼腭窝等处的肿瘤向上发展可侵及颅底和颅内,颅内肿瘤也可突破颅底进入颞下区。由于该解剖区域隐蔽、深在,四周以骨性结构为主,早期诊断困难,以致就诊时肿瘤多数己较大,治疗上还有许多困难。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构成比略高于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9.
作者分析了1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握力与上臂肌围(AMC)及肌酐身高指数(CHI)的关系,并对其估计术后并发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1)握力与WC及CHI关系密切,说明握力可作为营养指标用于反映骨骼肌盈亏程度;(2)将握力小于正常对照值85%的手术治疗患者与握力大于或等于正常对照值85%的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显著高于后组(18.5%)(X2=9.30;P<0.005),提示:握力可作为营养指标用于推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0.
近20年来,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纠正在改善头颈部癌肿患者的治疗疗效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对营养不良的综合评价方法,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的“预后营养指数”(PNT),营养需要量及计算方法,营养供给的途径包括经肠营养和完全胃肠外营养进行了综述。并就营养支持治疗是否刺激肿瘤生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