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表面成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uapatite,CHA)表面的成骨活性。方法:在CHA直接培养成骨细胞MC3T3-E1,观察细胞的黏附和增值数目,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以骨水泥(PMMA)作为对照。结果:MC3T3-E1细胞在CHA表面黏附和增值数目明显高于PMMA,并且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PMMA。结论:成骨细胞可直接在CHA表面黏附、增殖和并表达较高的成骨活性,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2.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导致疗效不佳,行全髋关节置换(TH 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1例,因术后27~63个月(平均46.5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合并髋臼骨缺损6例,进行颗粒性植骨2例,结构性加颗粒性植骨4例;异位骨化4例,均发生于K-L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9例,髂股延伸切口2例,其中6例为原手术切口。结果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1年6个月~7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出现感染1例,脱位1例,无菌松动1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2例,其中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 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 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 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以急性全身毒性试验、MTT细胞毒性试验、肌肉内植入试验、过敏试验、热原试验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无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浸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显示RNA Ⅲ抑制肽粉末和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植入4 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RNA Ⅲ抑制肽粉末完全降解,微球部分降解,主要细胞成分为纤维母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④过敏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试验结果显示每种材料测试的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5 ℃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3 ℃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 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关键词: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组织相容性;动物实验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44  相似文献   
84.
抗稀散性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出血部位植骨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代骨材料.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固化液中按重量比添加水溶性磷酸化壳聚糖,通过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残余百分比、X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等检测方法筛选合适的配方.结果添加壳聚糖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影响不大,平均固化时间为11~15min,符合临床操作要求.但是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由39MPa降到31MPa.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4%(质量分数)时,抗稀散达到100%.大于0.5%时,骨水泥的操作性能明显下降.添加量为1.5%时,部分标本发现少量的磷酸八钙形成,羟基磷灰石的转化受到了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证明,其固化产物的晶格相中含有5.6%碳酸根成分.结论磷酸化壳聚糖能明显增加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黏度系数,增强钙离子的熬合作用,有效抑制血液渗入材料内部,保证骨水泥的固化反应顺利进行.当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4%时,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性能,抗稀散性达到100%,适合出血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 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以急性全身毒性试验、MTT细胞毒性试验、肌肉内植入试验、过敏试验、热原试验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无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浸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显示RNA Ⅲ抑制肽粉末和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植入4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RNAⅢ抑制肽粉末完全降解,微球部分降解,主要细胞成分为纤维母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④过敏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试验结果显示每种材料测试的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5℃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3℃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方法:①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②浸提液制备: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粉末按1 g/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浸提72 h,制得浸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 g/L的浸提液.以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对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血液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①浸提液原液和0.5 g/L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浸提液原液和0.5 g/L浸提液对兔凝血时间,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89.
固相合成法合成葡萄球菌RNAⅢ抑制肽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葡葡球菌感染和生物被膜形成受群体感应机制调控.葡萄球菌RNAⅢ抑制肽可以干预葡萄球菌群体感应系统,阻断葡萄球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匍萄球菌的毒素分泌和生物被膜形成,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目的:探讨葡萄球菌RNAⅢ抑制肽(RIP)的人工合成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 08/11在北京宣武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Fmoc-AA,Pipredine、TFA,HMP购自美国MERCK公司:DCC、HOBT、DMAP购自美国ABI公司.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RNAⅢ抑制肽,HPLC法纯化,进行质谱分析法、酸水解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内酰胺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合成和纯化结果.②分子量测定结果.③组成成分分析结果.④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⑤结构分析结果.⑥生物活性鉴结果.结果:合成的RNAⅢ抑制肽纯度为97.42%,相对分予质量为914.37,与理论相对分子质最幕本一致:与天然RNAⅢ抑制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组分、氨基酸序列以及空间结构;生物活性检测证明合成RNAⅢ抑制肽具有和天然RNAⅢ抑制肽相同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产生RNAⅢ.结论:采用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RNAⅢ抑制肽,鉴定分析证实合成的多肽和天然RNAⅢ抑制肽蛋白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0.
抗生素混合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羽凝  郝立波 《山东医药》2010,50(20):29-30
目的探讨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4例,骨缺损大小为1.5~4.5 cm,均采用一期局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感染,二期自体骨掺和抗生素植骨治疗。随访2~5 a、平均3.6 a。结果本组24例病例植骨均愈合,愈合率100%;22例感染治愈,治愈率91.7%,2例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后治疗获得成功。结论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小范围感染性骨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