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目的 拟筛选宫颈鳞癌预后相关的miRNAs分子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改善宫颈鳞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宫颈鳞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基因表达情况,获得差异表达的miRNA;然后进行生存分析,找到与预后相关的关键miRNA;最后通过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及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探索预后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 共获得宫颈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 106个,其中,9个miRNAs(hsa-miR-425-5p、hsa-miR-145-3p、hsa-miR-1307-3p、hsa-miR-200c-3p、hsa-miR-142-5p、hsa-miR-145-5p、hsa-miR-155-5p、hsa-miR-210-5p、hsa-miR-142-3p)与预后显著相关。成功构建了一个宫颈鳞癌预后相关的ceRNA网络,其中包括5个miRNA节点、132个mRNA节点、44个lncRNA节点和181条边。最后,GO和KEGG分析显示该网络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生长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的...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生柴胡、醋柴胡抗抑郁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PLC-Q-TOF-MS获得生柴胡、醋柴胡饮片的化学物质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柴胡醋制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作为候选Q-Marker,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柴胡抗抑郁的“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确定生柴胡、醋柴胡抗抑郁Q-Marker。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67 mg·kg-1)和柴胡总皂苷组(0.72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法(CUMS)造模,造模开始3周后灌胃给药,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4周,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天、造模21 d和给药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体质量称量、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于给药28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mTOR、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共19种成分在柴胡醋制前后发生明显变化,通过S-plot差异标志物筛选确定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等9种成分为柴胡饮片的潜在Q-Marker,结合“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确定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D作为生柴胡、醋柴胡抗抑郁的Q-Marker。药效结果显示,给药28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柴胡总皂苷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总皂苷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mTOR、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FoxO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总皂苷组大鼠海马PI3K、Akt、mTOR、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FoxO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PI3K和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总皂苷组大鼠海马组织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TOR表达水平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3K和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柴胡醋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经物质基础、药效学、网络药理学及信号通路研究确定生柴胡、醋柴胡抗抑郁Q-Marker,为柴胡饮片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及炮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3.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SCC15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CC1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DMSO和2.5、5、10、20 mg·L-1丹参酮ⅡA进行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 V/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率;用Transwell试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67.71±20.73)%、(113.42±14.60)%、(78.57±15.08)%、(49.14±5.33%)和(22.57±4.4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3±1.28)%、(17.46±1.65)%、(31.92±5.39)%、(49.98±7.47)%和(83.69±5.94)%;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51.33±15.36)、(11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