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9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Vav1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T细胞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Vav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IDO的CHO细胞株,与纯化的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检测IDO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情况,通过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T细胞中Vav1、IL-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技术检测Vav1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IDO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T细胞中Vav1和IL-2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且,IDO还能使Vav1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研究证实在肿瘤局部产生于抗原呈递细胞或肿瘤细胞的ID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Vav1的表达和磷酸化过程,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受损,有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14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42例;年龄36~74岁,平均63岁.根治性切除(R0组)86例(59.7%),镜下切缘阳性(R1组)34例(23.6%),肉眼切缘阳性(R2组)24例(16.7%).R0组和R1组的120例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28例(23.3%),Ⅱ型49例(40.8%),ⅢA型10例(8.3%),ⅢB型19例(15.8%),Ⅳ型14例(11.7%);TNM分期Ⅰ期19例(15.8%),Ⅱ期80例(66.7%),Ⅲ期16例(13.3%),Ⅳ期5例(4.2%);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分化(G1)41例(34.2%),中低分化(G2、G3、G4)79例(65.8%);无淋巴结转移者(N0)62例(51.7%),有淋巴结转移者(N1、N2)58例(48.3%);T1分期42例,T2~3分期78例;无血管侵犯者86例,有血管侵犯者34例.R0组和R1组120例患者均施行伴部分肝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中位生存期:R0组46.8个月,R1组18.3个月,R2组11.2个月.生存率:R0组和R1组的120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2%、36.1%、29.4%,R0组预后好于R1组(P<0.01),R1组预后好于R2组(P=0.031);高分化癌患者预后较好(P=0.003);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P<0.01);T1期患者的预后好于T2~3分期患者(P=0.030).有血管侵犯者预后较差(P=0.047).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是否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联合不同范围的肝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对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率和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5-2001年间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103例的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8%和43.7%,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g.6%和49.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EA水平、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术中切缘情况、肝门淋巴结转移、肝内卫星灶的存在与否、肝转移灶的最大直径、数目及有无包膜影响患者的术后肝内复发和术后累积生存率,而术后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切缘情况、肝内卫星灶的存在与否和肝转移灶的最大直径是影响肝内复发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有无包膜是影响肝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切缘情况、肝内卫星灶、肝转移灶的大小和包膜、肝门淋巴结转移等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受累脏器整块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7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同期85例未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7例患者切除的相关脏器为165个,经病理组织学证实51例(52.6%)的50个相关脏器(30.3%)有癌浸润,另外46例(47.4%)的115个(69.7%)相关脏器为炎性浸润,受累脏器以小肠最为常见,占28.9%(28/97)。经联合脏器切除后,97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7.1%和49.4%;而同期85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姑息切除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58.8%和1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积极施行周围联合脏器切除术,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NF-κB在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TRAIL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经TRAIL和(或)MG-132处理后,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发生情况;采用蛋白印渍技术检测TRAIL处理后SMMC-772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NF-κB活性变化。结果单独使用TRAIL后,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指数为15.1%;若联合应用NF-κB抑制剂-MG-132后,则凋亡指数达27.4%,明显高于前者(P<0.01);同时,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SMMC-7721细胞经TRAIL处理后,抗凋亡蛋白表达增加,而促凋亡蛋白表达下降。另外,经TRAIL单独处理后,细胞的NF-κB活性(0.49±0.02)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NF-κB在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激活,而NF-κB又可能通过促进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理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协同TRAIL有效增加耐药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为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荧光显色技术观察PS-341与TRAIL协同作用后恶性淋巴瘤细胞CRL的凋亡情况、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TRAIL作用细胞24h凋亡率仅为21.3%,并且出现Bax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6h的表达量仅为正常量的5/9;联合使用浓度为10nmol/L PS-341后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24h凋亡指数为50.4%;6h Bax蛋白表达量为正常量的1.2倍,Caspase-3酶活性增加至122.56±1.434μmol/L·h~(-1)·mg~(-1)蛋白。结论:合理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通过有效抑制凋亡蛋白Bax降解,逆转恶性淋巴瘤细胞对TRAIL的药物抵抗,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MAGE-1 MAGE-3及AF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AGE-1、MAGE-3和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用于检测微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9%(30/86)、60.5%(52/86)和69.8%(60/86);所有患者肝癌组织至少表达其中一种mRNA。结论:MAGE-1、MAGE-3结合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有可能用于联合检测肝癌血行微小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突变减毒志贺样毒素Ⅰ(Stx1)的CHO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介导将突变减毒Stx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x1D10、pcDNA3.1-Stx1D100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G418筛选抗性克隆,PCR、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阳性细胞株,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CHO细胞株。检测阳性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使用Stx 1 B亚基抗体对该作用进行阻断。结果:经2次克隆化获得稳定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基因工程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和SKOV3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证实该细胞株可以分泌突变减毒Stx1,该毒素对SKOV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以被Stx1 B亚基抗体阻断。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分泌性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CHO细胞株,命名为CHO/Stx1D10和CHO/Stx1D100。证实Stx1的天然信号肽可以被真核细胞识别从而使其被真核细胞分泌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疗、化疗、放疗、热化疗、热放疗及热放化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上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移植在裸鼠后肢,于实验室模拟大肠癌临床热疗、化疗及放疗方案,对荷瘤裸鼠分别实施热疗、化疗、放疗、热化疗、热放疗及热放化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24、48和72h,处死裸鼠.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钙黏附蛋白(E-cad)及β-链蛋白(β-cat)表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后8~72h,6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上调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裸鼠移植瘤中E-cad的表达(P<0.05),而对β-cat表达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12~72h,E-cad在热化组、热放组及热放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热疗组、化疗组及放疗组.结论:热疗可能通过增强放化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裸鼠移植瘤中E-cad的表达的改变,发挥对放化疗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0.
CS-3000的问世为临床提供了血浆置换.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细胞分离成份输血等手段.本文着重总结了CS-3000P1us用于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LAK细胞的一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