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1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 对1352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完全性损伤875例、不完全性损伤477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 应重视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进行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应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一文献综述,为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8-05/2004-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angman'sfractures,Recoveryof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枢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功能恢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枢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诊断、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观察对比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Meta分析。③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枢椎骨折的文献,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篇系同一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等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包括1163例患者,分别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了评估。结论: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应用及康复方法在不断完善,对恢复枢椎骨折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保存寰枢椎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对合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观察。评价退变程度与病程、发病年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的关系。结果①胶原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斑块状扭结的数量与胶原原纤维的退变程度成正比。②软骨样细胞减少,多呈不同程度的退变、死亡,细胞外周致密颗粒增多,并与其退变程度呈正相关。③弹力纤维数量减少且变性。④髓核退变程度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呈正相关,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结论胶原原纤维的扭结和致密颗粒的数量是判断髓核退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髓核的超微因素为发病时间和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44.
胸腰段完全分节的不对称半椎体,常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大多需后路截骨治疗~([1-2]).临床上常用的截骨刀前方为方形,容易向两侧滑动损伤周围组织.为此,我们1999年1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型截骨刀(200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820029581.1),并于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于临床,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5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复杂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我科1997-2006年收治的562例脊柱结核的病例资料,对其中的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87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75例,好转12例,优良率为97.1%,87例植骨者术后9个月的融合率为96.3%,后凸角度平均纠正25.3°.47例截瘫患者神经恢复平均恢复2级,1例患者术后慢性窦道形成,8周后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 复杂性脊柱结核不应成为手术禁忌证,而是手术适应证,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根据不同类型结合术前评定提出不同的手术策略,完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例腰椎间箍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74例,男102例,女72例;年龄28~81岁,平均46.8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d~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却不如CT。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性分析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通过改良ODI评分、VAS评分及放射学技术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7年8月问我院收治的7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2例疗效满意,改良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5分,术后减少至12.6分,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分减少至术后的平均1.3分。术后早期腰腿疼痛症状缓解占90%,中远期腰腿疼痛症状缓解率98%。放射学检查提示滑脱完全复位71例,过度复位1例,术后早期诱发对侧腰腿疼痛1例。结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满意,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观念的提升是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变薄,关节下骨皮质肥厚是常观察到的年龄相关变化。小关节间隙宽度是一个评估骨关节炎的明确参数。据我们所知,没有其它的量化三维小关节间隙宽度在体内分布的研究。体内的3维小关节间隙宽度测量。确定腰椎小关节间隙宽度在体内的临床相关定位区域,以及与年龄,节段和存在的下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9.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病理因素牵托脊髓或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多见于儿童。文献对成人TCS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6月~2002年11月共收治20例成人TC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颈椎脱位复位后继发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颈椎脱位复位后继发或加重脊髓损伤14例。其中发生在颅骨牵引后9例,手法复位后4例,手术复位后1例,复位前神经功能正常5例,有轻微损伤9例,复位后发生全瘫7例,有感觉无运动7例,本文讨论了继发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