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14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9例;8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1.14∶1);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20%),胰体尾部10例(66.7%),胰尾部2例(13.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腺体尾部+脾切除术8例,胰尾+脾切除术2例,胰腺囊腺瘤切除术1例,胰腺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1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1例.结果: 随访10~15年,8例囊腺瘤均无瘤存活;7例囊腺癌中4例(57.1%)存活5年,2例(28.5%)存活3年,1例(14.2%)存活率1年.结论: 囊腺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患者男,46岁。因发热1个月,发现腹部肿块10 d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右侧中上腹部可及巨大包块,约25 cm×15 cm×5 cm大小,下界达盆腔,质软,可推动。CEA、CA19-9、CA125、CA153、AFP检查阴性。CT检查提示右侧腹腔不规则巨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105.
肝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形成与进展与血管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就能抑制肿瘤生长。肝素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作用,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等各环节均有抑制作用,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肝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3、4段恶性肿瘤行肠段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第3、4段恶性肿瘤行肠段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结果。结果有9例患者采用直接的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DJ组);6例采用Bancroft胃窦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加空肠-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GJ/DJ组)。术后DJ组和GJ/DJ组手术死亡分别为2和0例,出现吻合口瘘分别为2和0例,局部复发分别为3和1例,复发导致吻合口梗阻或不全梗阻为3和0例,单纯远处转移各1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分别为2和1例,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4和30个月,复发后带瘤生存期分别为10和16个月。结论GJ/DJ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肠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远端恶性肿瘤时是可行的。与传统方法相比,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7.
肿瘤的形成与进展与血管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就能抑制肿瘤生长。肝素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作用 ,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等各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肝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扰素由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分子组成 ,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 ,在宿主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尽管临床使用干扰素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超过 15年的历史 ,实践证明只有部分病人对治疗敏感。对干扰素抗肿瘤机制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完善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NM-23、PCNA、p53、S-100在高龄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70例高龄大肠癌标本进行NM-23、Ki-67、p53、S-100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按pTNM标准分期.结果 大肠癌NM-23、PCNA、053、S-100在本纽巾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9%、60.3%、58.1%、68.1%;NM-23与PCNA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101,P=0.026),而NM-23和p53表达之间旱现明显的正相关(r=0.111,P=0.016),S-100和p53表达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112,P=0.015).S-100和PCNA表达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229,P=0.000).结论 高龄结肠癌患者中,NM-23、053、S-100的表达与疾病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CNA可能是大肠癌侵袭转移的促进因素.NM-23、PCNA、p53、S-100可作为判断高龄大肠癌恶性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