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查多以超声为首选。对于甲状腺结节病人,推荐普通超声作为诊断的基础。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的出现,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开辟了新的天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试验组8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FEV_1、FEV_1/FVC、FEV_1%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FEV_1大于对照组,FEV_1/FVC和FEV_1%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我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和相关因素,为防控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随机抽取4632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4376名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14.26%,其类型以情感虐待的发生率最高(13.44%)。全科医生最近一次经历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施暴者主要为患者(50.64%)、男性(79.49%),多发生于早班(53.04%)、医生办公室(75.00%),未满足患者的需求(71.63%)是最主要的发生原因,应对方式以求助领导为主(33.01%)。西部地区、女性全科医生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风险较低,文化程度较高、日均工作时间较长、加班较频繁的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风险较高。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低,地区、性别、文化程度、日均工作时间和加班频率均会对其产生影响,政府和管理者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防控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44.
胆管支气管瘘是胆管系统与支气管树之间的病理性交通,临床上此类病例甚为少见,了解病理,做好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9年3月收治胆管支气管瘘1例,手术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求小儿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使用GE公司Hispeed螺旋CT进行检查,检查前作好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300例小儿顺利完成了腹部增强CT检查,获得了良好的CT质量图像,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对行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儿,在检查前采取合理的护理程序及措施是检查顺利完成并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0个直径≤3.0cm的肝局灶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采用六氟化硫气体微泡造影剂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两位超声医师(受试者)对检查结果独立作出诊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变的鉴别诊断性能,Kappa值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两位受试者得到的曲线下面积常规超声分别为0.856和0.857,超声造影分别为0.954和0.943(P〈0.001和P=0.003)。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判别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P〈0.001)。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值分别为0.716和0.425。两位受试者对具体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常规超声分别为38.5%(77/200)和34.5%(69/200),超声造影分别为80.5%(161/200)和80.5%(161/200)(均P〈0.00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肝局灶性小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7.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5.3%~15.6%,盆腔恶性肿瘤因其特定的解剖位置,放射治疗射野范围较大,易引起以放射性直肠炎为主的肠道损伤,尤其是重度放射性  相似文献   
48.
背景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面临着工作压力较大、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国东、中、西部抽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年限≥1年的全科医生3 24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职业倦怠状况,其中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参照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翻译修订而来,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各维度倦怠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 236例(99.75%)全科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处于高度倦怠的全科医生占比分别为43.17%(1 397/3 236)、22.93%(742/3 236)、41.19%(1 333/3 236)。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每日工作时间、加班情况是全科医生情感耗竭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性别、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年限、收入水平是全科医生去人格化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年龄、每日工作时间是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尤其是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影响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较多,建议优化全科医生工作时间、减少全科医生工作强度、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重视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从而缓解全科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5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4D-CEUS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 结果(1)4D-CEUS检查时慢推造影剂组得到的纯动脉相最长,平均时间为(5.17±1.03)s,成像质量优于常规团助法(统计值88.868,P=0.000)。(2)151例FLLs的4D-CEUS动脉期成像质量评价1级82例(54.3%),2级17例(11.3%),3级25例(16.6%),4级27例(17.9%)。151例病变呈高、等、低或无增强者分别有119例(78.8%)、6例(4.0%)和26例(17.2%)。病变直径、位置、扫查路径、有无干扰因素、有无伪影、动脉期增强程度对4D-CEUS的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统计值为-2.455、-2.198、-2.428、-5.575、-6.469、43.060,均P<0.05)。 结论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注药方式,病变直径、位置及增强方式,扫查路径、扫查过程中有无伪影,有无膈肌、肋骨、心脏、大血管等成像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56岁。既往有乙肝病史,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后叶均匀低回声结节,大小4.0cm×4.1cm,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示病灶血供丰富,内部动脉峰值流速41.1cm/s,阻力指数0.70,疑为肝细胞性肝癌(HCC)。增强CT检查因病灶强化不典型而难以明确诊断。超声造影见结节动脉期和门脉期呈等增强状态(图1),直至延迟末期病灶才消退为低增强,增强特征处于良、恶性病变之间。由于影像学检查均不能确定病变性质,在超声引导下行结节穿刺活检,组织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结节。对患者作定期随访,8个月后超声复查发现病灶增大至5.5cm×4.5cm,回声不均,内侧部分回声明显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