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16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639篇
耳鼻咽喉   238篇
儿科学   267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977篇
口腔科学   197篇
临床医学   3019篇
内科学   1679篇
皮肤病学   233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6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49篇
综合类   6200篇
预防医学   2777篇
眼科学   283篇
药学   2767篇
  23篇
中国医学   2394篇
肿瘤学   542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240篇
  2008年   1133篇
  2007年   1213篇
  2006年   1179篇
  2005年   1096篇
  2004年   1039篇
  2003年   930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786篇
  2000年   678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472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427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6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992.
目的:比较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前后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探讨并完善医院骨科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措施与模式,不断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8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97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统计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中的成效。结果:经过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明显得到了改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68.52%下降至28.87%;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更趋于合理、规范并且用药指征性比较明确;平均用药疗程由2.5 d缩短至1.0 d;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率由32.41%上升至82.54%;84.47%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通过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使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且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干预管理,采用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措施有效,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但仍继续强化干预力度,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3.
胃泌素主要由胃窦及小肠上段黏膜的G细胞分泌,其受体分布在多种器官组织中.胃泌素及其受体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生、侵袭、转移的功能.研究表明,胃泌素及其受体参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胃泌素及其受体还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胃泌素及其受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da Vinci Si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不同径路的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用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2例.1例取腋窝径路,于患侧腋窝沿腋前线取切口约5 cm,对侧锁骨中线乳头上方取横切口约8 mm,建立皮下隧道至术区,经腋窝切口置入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摄像臂及1、2号器械臂,经8 mm trocar置入3号器械臂.另一例取胸前径路,于胸骨切迹下约12 cm处建立观察孔12 mm,双侧锁骨中线乳晕上方处建立操作孔8 mm,观察孔置入摄像臂,操作孔置入1、2号器械臂,术中止血及腺体切除均采用超声刀,标本用取物袋取出,术毕于术区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关闭手术切口.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或腔镜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中估计出血量10 ~2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63 min,平均引流量90.5 mL.病理诊断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术后测甲状旁腺素及血清钙磷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经腋窝与胸前径路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安全可行,手术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2007-2012 年广西结核分枝杆菌(MTB)/HIV 联合感染患者死亡特征,为有效控制联合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7-2012 年广西死因登记系统(VRS)中根本死因为HIV造成MTB感染死亡的个案及死因诊断为结核病(TB)的患者,核对病例在TB专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时间、发病时间等信息;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死亡平均年龄、从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等特征。结果 2007-2012 年广西VRS登记的HIV 死亡患者中,203 例因感染MTB死亡,MTB/HIV联合感染死亡患者占同期AIDS、TB死亡患者的平均比例为8.24%(3.94%~13.27%)和9.90%(2.56%~26.88%)。2010-2012 年,MTB/HIV 死亡患者占同期AIDS、TB死亡患者的平均比例上升到10.66%和22.17%;MTB/HIV 联合感染死亡患者男女比例为4.21 ∶ 1;平均死亡年龄为44.65(44.65±15.52)岁;从TB发病到诊断时间M为37(94.31±206.07)d;从诊断到死亡平均间隔M为46(165.22±282.19)d;54.68%的MTB/HIV患者在诊断TB2 个月内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M为131(257.68±340.79)d;16.26%的联合感染死亡患者被细菌学确诊为TB病例。结论 细菌学确诊的MTB/HIV患者比例少于HIV阴性TB患者;而MTB导致的联合感染死亡患者占同期AIDS、TB死亡比例较大,且近3 年增加明显,需要增加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大部分联合感染患者诊断TB后很快死亡,应尽早在HIV患者中发现TB患者。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在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s)联合药物治疗后疼痛的疗效和对血液活性物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血清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 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西南大学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名偏头痛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针刺组及联合组,每组15例。药物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周;针刺组采用针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联合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并针刺病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对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头痛影响评分、血液活性物质ET和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基线期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针刺组在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且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三组病人在干预后的ET与NO数值较治疗前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有效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把2011年3月~2012年8月接受住院治疗且满足急性感染性喉炎确诊条件的92例患儿划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无效13例(28.26%),有效23例(50.00%),显效10例(21.73%),总有效率为71.74%。乙组无效1例(2.17%),有效12例(26.09%),显效33例(71.74%),总有效率97.8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声嘶、发热、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及犬吠样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甲组有显著的减少(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喉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组HE染色质量、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着色效果、DNA浓度与质量均明显提升(P<0.05)。各表面脱钙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检测需求的甲状腺钙化标本,表面脱钙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脱钙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