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结局为死亡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结局为死亡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均为男性, 其中足月儿2例, 早产儿2例, 胎龄中位数(范围)为37.6(35+6~39+1)周, 出生体重中位数(范围)3 055(2 600, 3 440)g, 入院日龄中位数(范围)为6.5(4.0, 8.0)d, 死亡日龄中位数(范围)为7.5(6.0, 19.0)d, 入院生化总胆红素中位数(范围)为591.7(379.0, 656.2)μmol/L。所有病例入院时均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 3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外受累表现。全部病例均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其中2例还同时存在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 1例为可疑感染。3例接受了基因检查, 证实存在G6PD基因变异, 其中1例合并有UGT1A1基因变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 需重视G6PD缺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纳入21例原发系统性ALCL,观察病灶PET/CT表现。结果 21例中,15例ALK+、6例ALK-ALCL;19例累及多部位淋巴结,主要包括颈部(13例)、纵隔(12例)及腹膜后(12例)淋巴结,2例仅累及单一部位淋巴结。12例累及结外器官/部位,其中6例累及软组织如皮肤、肌肉等,4例累及骨骼,14例累及脏器,包括肺部(4例)、肝脏(3例)、胰腺(2例)、肾脏(2例)、胃肠道(2例)及甲状腺(1例)。21例中,19例淋巴结形态欠规则并融合成团,17例密度均匀,3例可见坏死,1例可见钙化。21例病灶均表现为高代谢,受累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分别为17.04±9.94、9.96±6.15,全部病灶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别为92.54(67.61,249.21)cm3、723.46(419.78,...  相似文献   
103.
正患者女,45岁。主诉:右大腿内侧暗紫黑色斑丘疹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黄豆大紫红色斑,中央有一约绿豆大暗紫黑色丘疹,无痒痛等不适,未予治疗。后逐渐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12月27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一16 mm×6 mm暗紫红色斑,边界较清(图1A),压之不褪色,中央可见一约5 mm×6 mm暗紫黑色丘疹,未见糜烂及溃疡(图1B)。  相似文献   
104.
105.
韩克强  梁平  吴娅利  李靖  杨彤翰  赵弘智  郑璐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20-1822,18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0.2%二己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提取外周血总RNA,经转录后,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氏RT-PCR)技术检测大鼠AFP mRNA水平。【结果】20只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AFP mRNA,而在79只存活的实验组大鼠中,肝硬化组AFP mRNA检出率为6.3%(1/16),未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42.3%(22/52),伴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81.8%(9/11)。【结论】以AFP mRNA为标志物,通过巢氏RT—PCR来检测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可以提高预测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考察多西紫杉醇注射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系统考察不同条件下本品的稳定性,条件分别为高温(40℃)4、500 lx强光试验考察10 d,室温(25℃)和低温(4℃)试验各考察3 mo。建立一个简单的HPLC法用于稳定性试验中多西紫杉醇和降解产物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20 m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 5.0)(74∶2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2 nm。结果除低温避光条件外,多西紫杉醇注射液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建立的HPLC法在25~500 mg.L-1时线性方程为y=7.009×10-4x 1.027 6(r=0.999 8),日内、日间RSD均<6%。结论多西紫杉醇注射液贮放条件应为低温避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不同抗凝剂条件下采集的血液标本对载脂蛋白M(apoM)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1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分别装入乙二胺四乙酸钾(EDTA—K2)干燥抗凝管、肝素锂干燥抗凝管、3.8%枸橼酸钠抗凝管和普通血清管,用Dot—blotting法检测各管apoM的浓度。同时,为避免不同显色系统引起的误差,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物的二抗进行实验,比较各管结果的差异。结果无论是ALP组还是HRP组中,EDTA管结果均低于其他三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和枸橼酸钠对apoM的影响在不同二抗的实验中结果相反。结论抗凝剂的选择对Dot—blotting法检测apoM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EDTA可显著降低Dot-blotting法检测apoM的结果,并且不是通过抑制碱性磷酸酶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Bc047440基因能否通过增强NF—κB的活化而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方法设计针对BC047440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Genesil-1-BC047440-siR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介导siRNA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Genesil-1-Bc047440.siRNA、pGenesil—1—HK—siRNA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转染siRNA表达载体组、无关质粒组和未处理的亲本HepG2细胞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细胞质p50含量,EMSA检测NF—κB的核转位,荧光素酶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NF—κB活化情况。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转染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BC047440基因沉默后的HepG2的细胞质p50含量低于野生株HepG2,NF-κB核转位低于野生株HepG2,其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只有野生株的1/4。结论BC047440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其调节机制可通过NF—κB信号途径实现,提示BC047440基因可能成为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9.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循环中pp65阳性内皮细胞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观察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的1例女性肾移植外周血中膨大内皮细胞(Cytomegalic endothelial cells,CEC)的一种新模式。方法:本研究运用了HCMV pp65抗原分析法,实时PCR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法等系列技术。结果:发现这一围绕并粘附了许多白细胞的蛋白样物质内,含有几个pp65阳性的CEC。这种蛋白质样物质的成分和功能目前还不清楚。该患者外周血中出现CEC表明其血管有损伤,而且该患者的CD4^ 及CD8^ 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都超出正常范围。其血浆、外周血白细胞及尿液中的HCMV-DNA都阳性,但该患者并没有明显的HCMV病症状。结论:HCMV感染和CEC形成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局灶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缺血中心区皮层和周围区纹状体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激活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运用抗STAT-1和抗磷酸化STAT-1抗体做免疫印迹检测缺血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皮层和纹状体STAT-1的表达及激活变化.结果:缺血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皮层及周围区纹状体STAT-1的磷酸化水平持续显著增加,再灌注24 h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增加约4.9和3.4倍(P<0.05),但在整个再灌注过程中其蛋白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能引起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磷酸化水平的显著增加,提示缺血性脑损伤诱导STAT-1的激活可能参与皮层区和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