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高蜀君  汪清  郑瑞莲  陈敏  谢锋  董晶  刁雯静  隋龙 《肿瘤》2011,31(4):359-363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微小浸润癌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情况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8年12月因HSIL和微小浸润癌在本中心行LEEP的标本切缘阳性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接受保守治疗者密切随访其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组织学;对接受二次手术者分析其术后病理,观察残留病灶性质及其分布。结果:HSIL和微小浸润癌LEEP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6.87%(196/1162)和43.48%(50/115),阴道镜活检准确率分别为90.82%(178/196)和8.00%(4/50),病灶残留率分别为7.65%(15/196)和24.00%(12/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病灶残留率为10.98%(27/246)。结论:HSIL切缘阳性的患者可考虑行2次LEEP或密切随访。宫颈微小浸润癌LEEP切缘阳性率和病灶残留率均明显增加,对切缘阳性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22.
门诊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可行性分析(附16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门诊实施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TCR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经阴道超声扫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住院与门诊条件下实施宫腔镜TCRS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膨宫液体消耗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耐受性方面的差异。综合评价门诊宫腔镜TCRS在时效比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结果 48例住院患者中,行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16例,局部浸润麻醉8例,无麻醉24例;120例门诊患者中,行宫颈浸润麻醉38例,无麻醉82例。术中腹腔镜监护7例,均为同时行输卵管整形或卵巢囊肿剥出术者;B超监护22例;未监护139例(82.7%,139/168例)。应用宫腔镜微型剪刀完成TCRS 17 例(10. 1%, 17/168 例),双极汽化电极切开术120 例(71.4%,120/168例),宫腔镜微型剪刀结合汽化电极切开术31例(18.5%,31/168例)。168例宫腔镜TCRS均一次完成,未发生电损伤、子宫穿孔、水中毒、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膨宫液用量与门诊手术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住院时间[(51.78±39.65) h]较门诊手术患者[(1.35±0.76) h]明显延长(P<0.001)。结论 在门诊实施宫腔镜TCRS安全、有效、可行,能节省时间和费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讨论影像学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8例行胸部X线检查异常5例,7例行胸部螺旋CT扫描异常4例,5例行心脏超声检查异常3例,5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4例。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有效帮助临床对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技术治疗有生育要求妇女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应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79例重度宫颈糜烂的有生育要求妇女进行治疗,其中糜烂直径范围在2.5~3 cm 31例,3~3.5 cm 27例,3.5~4 cm 21例,评价疗效。结果:3组重度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96.3%、90.5%。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有生育要求重度宫颈糜烂妇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肾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CDFI)发现了20例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并接受了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有移植肾动脉狭窄,其中2例为重度狭窄导致闭塞。20例患者测量5项多普勒血流参数,肾动脉主干、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加速时间和阻力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移植肾动脉血管造影显示,13例狭窄部位发生在吻合口附近,5例发生在肾动脉主干,2例移植肾动脉闭塞。移植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2.0 m/s,小叶间动脉加速时间(AT)延长≥0.10 s,阻力指数〈0.07,敏感性分别为100%,90%,54%。2例移植肾动脉闭塞无或稀少血流信号。结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及肾动脉主干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小叶间加速时间(AT)在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上敏感性较高;彩超显示移植肾内部血流信号消失或肾内仅显示稀少血流信号是移植肾动脉闭塞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腔积液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腹症合并腹腔积液的超声图像。结果:120例超声诊断腹腔积液的急腹症患者经手术或相关诊疗证实,符合率达79.1%。结论:超声可根据腹腔积液的部位、积液量及性质,为临床提供初步的病因诊断、相关的病因推断、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并通过对积液的动态监测为后期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阴道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阴道鳞状上皮原位癌。VaIN是一种少见的癌前病变,大约占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的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8.
宫腔镜下双极电技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以导致月经过多、异常子宫出血,从而引起贫血、不孕、流产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牛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官腔镜电切割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代表性的手术方式。单极电切割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切除至今已近30年。由于宫腔镜专用双极电发生器和汽化电极面世(1998年)时间不长,而双极电切割镜和切割电极(2000年)的临床应用时间更短,介绍和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技术临床应用的文献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汽化、双极电切割技术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病人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效果及相应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甲状腺癌病人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评估,同时检测病人的淋巴结肿大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甲状腺部位的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健侧和对照组(P<0.01),而搏动指数、血液血流阻力指数(RI)则明显低于观察组健侧和对照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PSV、RI和血流信号分级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病人(P<0.01)。结论在甲状腺癌病人多普勒超声诊断中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也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0.
背景: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明确的客观检查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能够直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高压氧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德国吕内堡医疗公司的电脑控制脉冲牵引和多人空气加压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德国吕内堡医疗公司的电脑控制脉冲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血流减慢41例患者在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快(P < 0.01);血流增快22例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明显减低(P < 0.01)。对照组患者除左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基底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有改变外,余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高压氧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双相调节性,血流速度监测可作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一项客观依据。同时高压氧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