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13年2月6日,401例患者失访34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1年生存率为86.9%,3年生存率为58.5%,5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表明前白蛋白(PA)、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为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AFP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A、AST、ALB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AFP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加强随访,定期监测患者血清PA、AST、ALB、AFP水平,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探讨CYP3A4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和对照组;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组则给与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23、33、43、53、6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利用大鼠肝组织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定量法动态检测肝标本中CYP3A4酶活性。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58.8%(10/17);对照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0(0/16),两组间肝癌发生率比较,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大鼠肝组织代谢酶CYP3A4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肝组织CYP3A4活性从13 w开始逐渐升高,至23 w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到43 w又升高,出现双波峰变化;从13 w至53 w不同时段AFB1组肝组织CYP3A4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至63 w时AFB1组肝组织CYP3A4活性基本接近对照组(P=0.5086)。结论:CYP3A4活性在AFB1诱癌过程中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癌变早期的细胞减少对致癌物质的活化有关;CYP3A4活性在AFB1诱癌过程中的表达起伏变化,是由于基因多态性较大程度上影响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国有企业 (国企 )与私营企业 (私企 )炼焦工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某国有焦化厂与某私营焦化厂炉顶作业工人各 31人为炼焦工人组 ,均为男性。国企 :年龄 2 4~ 5 0岁 ,平均 38 0岁 ,专业工龄 8~ 30年 ,平均 19 7年 ;私企 :年龄 2 0~ 5 2岁 ,平均 37 0岁 ,专业工龄 5~ 30年 ,平均 17 8年。对照组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焦炉逸散物 (COE)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的粮库男性工人 2 9人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 39 0岁 ,专业工龄 5~ 32年 ,平均 18 2年。国企和私企炼焦工人组及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大鼠致肝癌的可能机制及其阻断肝癌分子机制的可变剪接事件。方法 构建AFB1诱发大鼠致肝癌模型,提取大鼠肝组织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大鼠肝组织进行RNA-seq测序,以大鼠基因组数据为参考,纳入目前已知的具有多种可变剪接存在的332个参考基因,鉴定和分析大鼠基因组的可变剪接基因,并对具有差异表达的可变剪接基因进行GO分类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富集分析。结果 RNA-seq测序结果显示,未成癌组与对照组有18个基因的可变剪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刺激反应功能上;成癌组与对照组有37个基因的可变剪接模式存在差异,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刺激反应和细胞增殖调节功能上;成癌组与未成癌组有32个基因的可变剪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调节功能上。成癌组发现7个与细胞增殖调节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模式发生异常,其中成癌组、未成癌组和对照组IgfI、Carm1、Tcfe2a基因的可变剪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IgfI、Carm1、Tcfe2a基因的可变剪接改变可能在AFB1诱导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蜂胶对喉癌细胞珠Hep-2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形态、凋亡率变化。结果:MTT测得细胞抑制率随时间、剂量而增大,透射电镜下见到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形成,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出细胞凋亡率亦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蜂胶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生长,其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喉癌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脱敏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脱敏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评估两组患者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体征的评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的水平,对比两组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结果 研究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总有效率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体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体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P、VIP、NGF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P、VIP、NGF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脱敏方可提高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能的机制为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胸科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0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7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5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胸部CT影像学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肝组织代谢酶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将7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AFB1组(25只),AFB1+EGb761组(25只)及对照组(20只)。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23,33,43,53,6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利用大鼠肝组织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定量法动态检测肝标本中CYP3A4酶代谢活性。结果 AFB1+EGb761组肝癌发生率明显低于AFB1组(P<0.01),而对照组为无肿瘤发生。各组肝组织CYP3A4活性在第23周和第53周呈现双波峰变化;AFB1+EGb761组在第53周和第63周时CYP3A4酶活性低于AF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b761可显著降低AFB1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率。其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大鼠肝组织CYP3A4活性从而减少前致癌物的代谢,降低AFB1致癌性及其化学性肝损伤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海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9-33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CT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u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AFB,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