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顺气通脉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顺气通脉胶囊,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改善心绞痛主要不适症状。结论:顺气通脉胶囊治疗心肌桥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应用CDHTMLEGACYCMAS骶髂内固定系统结合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腰盆分离的严重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30例严重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患者采用CDHTMLEGACYCMAS骶髂内固定系统结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25~49岁。致伤原因:压伤17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根据Denis骨折分型,12例患者均属DenisⅢ型,3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均同时行骶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多数患者术后7d左右即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随访至少1年,平均内固定拆除时间1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继发性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无髂骨螺钉处触痛,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神经损伤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应用CDHTMLEGACYCMAS骶髂内固定系统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严重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复位效果好,生物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常见的误诊原因及特点,探讨降低误诊率的方法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后证实术前误诊的椎管内肿瘤102例次。分析被误诊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时间、误诊诊断以及治疗转归。结果:误诊椎管内肿瘤在颈椎占16.6%,在胸椎占49.4%,在腰骶椎管占34%;误诊为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按摩、牵引者41例(40.1%),诊断为肌肉劳损者予以按摩、针灸、口服止疼药者37例(35.9%),诊断为颈椎病予以牵引或者颈围固定者6例(5.8%),诊断为软组织损伤予以止痛治疗者5例(4.8%),诊断为宫外孕胃炎泌尿系结石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症予以相应治疗者4例(3.8%),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营养不良给予相应内科治疗者9例(8.8%)。最长误诊时间达10年,经过MRI检查后,所有的患者均证实椎管内占位,并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完全恢复者占60%,术前出现大小便障碍,有下肢病理征者肌力以及感觉未能完全恢复。结论:椎管内肿瘤具有较高的误诊误治率,对于颈腰背部疼痛酸困、或者具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对于可疑的患者直接进行MRI检查,以做到椎管内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颈前路撑开的矫形方式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2例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和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8~34岁,平均24.3岁。5例难复性患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适当行颈部软组织松解,术中给予颈椎过伸位牵引以帮助恢复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结果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颈椎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明显;术后随访表明颈椎矫正度数在随访中没有明显丢失,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手术通过延长颈椎前柱,可矫正颈椎的后凸畸形,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颈椎前路减压椎见融合气植入内固定术例;颈椎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后路联合前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例;观察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情况,采用17分法评分分析患者术后的改善率。结果:36例平均随访月获得了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7%,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及维持满意。结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应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5年2月间应用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治疗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时,3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5%,优良率达87%,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及维持满意。结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应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老年颈椎病颈椎椎体结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颈椎病颈椎椎体结构的病理改变及其意义。方法:(1)在X线片上测定35例老年(>60岁)颈椎病的椎体平均高度和平均矢状径长度,用其比值来判定椎体的变形程度,与15例青壮年外伤性颈椎病患者相比。(2)老年组24例,青壮年组12例行颈椎前路钻孔减压,术中取颈椎椎体松质骨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两组椎体变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2)实验组骨细胞多处于退变相和溶骨相,而对照组多为成骨相和静止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功能低下而破骨细胞数量多且功能活跃。结论:老年颈椎病颈椎椎体骨小梁的异常改建是骨细胞性骨吸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和成骨细胞功能低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可致椎体畸变,加快颈椎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法安明加依姆多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5 5例UA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对照组2 5例常规应用阿斯匹林、消心痛、丹参注射液、根据情况选用钙拮抗剂或 β受体阻滞剂 ;治疗组 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法安明和依姆多 ,不用消心痛。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症状完全控制时间为 2 5± 0 8天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4% ,症状完全控制时间为 6 8± 0 9天。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法安明加依姆多治疗UA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了自2005年1月至今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炎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31、59岁,平均43.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内固定10例,2间隙者2例;臭氧治疗4例,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3例,胶原酶髓核溶解术4例。术后发病时间2~63d,平均28.9d。发病部位L3/L4间隙3例,L4/L5间隙14例,L5/S1间隙6例。术后最早出现椎间盘炎症状为术后第2d,最晚出现症状为术后第63d。均存原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次出现较术前更加难以忍受的疼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血沉及CRP异常增高。均予卧床制动、给予高蛋白营养饮食,检查血常规、血沉、CPR,根据病情进行CT和MRI检查。静脉联合应用抗生素1—6周。3例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术,术中所见组织多为炎性肉芽组织,椎间盘坏死变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腰腿痛明显缓解,能在床上白行翻身、下床活动,随访3月~4年无复发。保守治疗平均恢复时间为(71+2)d。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28+3)d。血常规恢复正常,血沉及CRP恢复正常或下降至接近正常。术后病灶组织细菌培养阳性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病理检查报告示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腰椎间盘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首选正规保守治疗,手术有利于早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