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CM和高血压各30例的MSCT表现。30例HCM患者中,左心室壁局限性肥厚28例,其中室间隔肥厚12例;室间隔合并游离壁肥厚8例;心尖肥厚5例;游离壁肥厚3例,累及前壁、左室顶部和侧壁各1例。全心肥厚2例。结果多数HCM有不同程度的心腔变形。高血压所致室间隔肥厚,多为普遍均匀性肥厚,心腔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①MSCT能清晰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可定量评价心室壁肥厚的程度和心腔大小。②MSCT能直观和全面显示HCM的病变部位。③MSCT对HCM与高血压所致左心室壁肥厚的鉴别诊断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8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具有高死亡率的急性心血管疾病[1,2],早期有效再灌注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流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然而再灌注治疗可诱发心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IR)[3],研究表明AMI后心肌中Rho蛋白/ROCK(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通路蛋白表达上调并活化,参与调控MI/IR,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钙超载,内皮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因素[4]。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意义.方法52例冠心痛患者,其中心绞痛24例,心肌梗死28例,于PCI术后行运动试验检查,总结并分析其运动试验结果.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心电图阳性率为23.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进行的PCI效果最好.结论PCI术后运动试验阳性可能与不全血管重建、冠状动脉储备受损或恢复正常的左室功能有关.运动心电图对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耐量、心脏功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研究房室传导系统前向和逆向不应期问题时,众多的学者陆续揭示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心脏存在希浦系统内折返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束支折返[1,2,3]。1980年Reddy首次报告了一例以束支折返为机制的持续性单形室速。此后类似病例的报告不断增多,现已证实束支折返型室速是一种临床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4,5,6],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安全有效。1发生机制及常见病因本型室速临床电生理已确切证实其发生机制为希浦系内的大折返,希氏束和左、右束支通过室间隔心肌…  相似文献   
85.
随着现代高科技及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人类医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与升华。但迄今为止,还存在许多不可认知的东西,存在着许多疑惑与难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医疗侵权案件的运用,给我们医务工作者敲醒了警钟,提醒我们要规范医疗行为。下面介绍我院一起医疗侵权诉讼案例,供其他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86.
人TNF-α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人TNF-α cDNA,作为人TNF-α mRNA定量检测的标准品。方法:用RT-PCR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mRNA中逆转录扩增TNF-α的cDNA,将纯化的TNF-α cDNA与pUCm-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然后提取重组质粒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EcoR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分析,最后对质粒标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质粒并检测λ200nm吸光度,确定原液的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结果:酶切鉴定、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均证实TNF-αcDNA重组到pUCm—T载体上。结论:成功克隆了TNF-α实时荧光PCR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老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6例老龄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急诊PCI治疗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治疗组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急诊PCI治疗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分别为(7.75±1.80)d和(10.53±3.45)d(P<0.05);住院期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4.6%(P<0.05);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22.5%和57.7%(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7.5%和38.5%(P<0.05);病死率分别为5.1%和23.1%(P<0.05)。两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龄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89.
中位法射频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管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例,采用"中位法"选择性阻断慢径路,该技术的关键是:①在X线右前斜位30度下,将消蚀电极置于冠状窦口和希氏束连线的中点附近;②消蚀电极双极记录到小A大V波;③放电时有交界性心律(包括快交界律、慢交界律、交界性早搏);④以间断放电和时间递增的方法控制消蚀过程;⑤消蚀终点为放电总累积时间达60~90秒,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慢径阻断或心动过速不能诱发。经1~3个部位的消蚀彻底阻断慢道36例,遗留慢径传导7例(有心房回波2例)。除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一过性Ⅲ°AVB,二周恢复正常外,余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4±6),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无心动过速发作。消蚀成功率100%。认为“中位法”是消蚀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部分病例保留慢传导并不增加复发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深入分析笔者医院住院患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P-ELISA法对49773例住院患者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用TRUST检测其效价,对TP-ELISA法结果分组进一步分析假阳性的来源和患者疾病谱,并分析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分布特点。结果 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1.87%,TRUST阳性150例,TP-ELISA法假阳性50例, TP-ELISA法的1 < S/CO值 < 4组假阳性率高于S/CO值≥4组(P<0.01),假阳性患者疾病谱主要以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多发病为主;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梅毒抗体阳性率排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肿瘤放化疗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及消化内科。结论 在梅毒抗体的检测中,TP-ELISA虽可用于大批量筛查,但由于其局限性需联合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递增。笔者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分布于各临床科室,应全面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确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