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死者,男,29岁,某监狱犯人。1998年7月22日出现上腹疼痛、呕血等症状。自述口服一把大头针,在监狱卫生室给予日服大量韭菜治疗,症状不减。8月对日当地县医院X线钡拍片以示检出金属异物而停止治疗。11月22日患者腹痛加剧,不能进食,进食则呕吐,在监狱卫生室给予静脉注射营养药、口服颠茄片等治疗,治疗数日,症状不减。12月8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血压6/4kPa,急诊到当地县医院。X线透视见右隔下大显游离气体。剖腹探查,发现胃前壁有一巨大“破裂日”,组织脆弱,不能修补,腹腔内大量脓性液体,清洗引流后关腹。术后12h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82.
198例多发伤早期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严重多发伤正逐年增加.由于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和死亡率高,急诊科医师创伤急救的应变能力及其水平高低,对创伤救治的效果至关重要[1].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本文回顾近两年本院对严重多发伤病员的救治情况,并就其早期诊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肌膜包裹法治疗灼性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供一个治疗灼性神经痛的新术式。方法 将损伤段神经行束间松解后,以附近正常肌肉形成的带蒂肌膜瓣,翻转郑曲成管状以肌膜表面包裹损伤段神经,肌膜管两端与正常神经外膜缝合。术后3周去除外固定。结果 术后经6个月-5年的随访,9例患者均获得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的疗效。未见复发。结论 该法有利于改善损伤段神经的血运,提供适宜新生神经纤维生长的通道,是一个治疗灼性神经痛的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84.
郑旭东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218-4219
目的:了解郑州市城区学前儿童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郑州市区幼儿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展开调查.结果:郑州市区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前儿童性别比例失调,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7.0%,非常喜欢体育舞蹈的幼儿占68.5%,参加学习的主要动机为提高艺术修养.教练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教材.结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和谐互动的幼儿体育舞蹈,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评价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50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和积极液体复苏(AFR)组,采用两组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LA)、剩余碱(BE)、输入液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血乳酸[手术开始时:(3.26±0.52)mmol/Lvs(5.71±0.58)mmol/L;术后3小时:(2.35±0.36)mmol/Lvs(3.87±0.24)mmol/L]和剩余碱[手术开始时:(-5.56±0.49)mmol/Lvs(-9.48±0.71)mmol/L;术后3小时:(-3.54±0.22)mmol/Lvs(-5.34±0.68)m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死亡率比较积极液体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75±259)mlvs(2568±360)ml;(14.5%vs35.4%),P均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酸中毒,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离纯化链霉菌I08A 1776发酵液中的水溶性抗耐药结核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反相和亲水作用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活性成分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水溶性活性成分,其结构分别确定为链丝菌素E(1)、Nβ-乙酰链丝菌素E(2)和Nβ-乙酰链丝菌素D(3)。链丝菌素E(1)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MIC值为0.25~1.0μg/mL。结论首次利用亲水作用色谱分离纯化微生物发酵液中的水溶性活性化合物。亲水作用色谱在微生物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链丝菌素E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早期补充凝血底物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治疗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给予凝血底物。分别分析两组在术后12h和5d的凝血、纤溶指标和15d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早期实施凝血底物治疗对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保留贲门及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在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肿瘤距贲门齿状线近口端5.0cm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保留贲门胃小弯延长原食管床,行食管与食管端端机械分层手工吻合;术中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结果1次吻合成功95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出血1例,胸胃无力症2例,行吻合口扩张治愈2例,扩张效果不佳予食管支架治疗2例,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食管癌患者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2.3%,远低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0.6%),术后3年的腹腔局部复发率5.4%,腹部CT提示为肝,肾上腺转移,未发现有上腹部手术清扫区域的淋巴结复发。结论延长胃小弯、保留贲门、食管床内吻合、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的术式,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食管癌腹腔淋巴结相关引流区域清扫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腹腔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聚髌器 (记忆合金 )与钢丝张力带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比较。方法 :对 72例髌骨骨折患者中分组行钢丝张力带治疗和聚髌器治疗 ,并进行手术时间、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膝关节达到 90°的时间、手术后完全恢复功能时间、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相比较。结果 :髌骨骨折后经过聚髌器的治疗后手术时间有缩短 ;手术后聚髌器因为坚强并有一定的弹性 ,可以早期活动 ,并且在膝关节恢复到 90°和完全恢复的时间上均比张力带要早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手术后的并发症也相对于张力带要小。结论 :在髌骨骨折的治疗中 ,聚髌器比钢丝力带有更广泛的适应症与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