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部分病例中,由于病变大小、部位等原因,无法取得预期疗效。口袋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兴内镜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病灶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逐渐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TNF-α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设定为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设定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并取对数作为复制水平的指标,总胆红素(T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按照本院常规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2.3±1.1、3.7±2.3和(6.9±4.1)MFI,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为高(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3.8±38.1)、(164.3±89.9)和(359.8±140.0)ng/L,血清TNF-α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66,P〈0.01)。结论TLR4可能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是否相关.[方法]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人肝组织按照炎症分级标准分为G0~G4,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性及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检测肝组织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肝组织RANTES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P<0.05);G0~G4肝组织RANTES的表达量分别为3.7±1.5,15.0±5.7,21.6±5.9,30.3±8.2和40.9±12.3阳性单位值,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炎症分级的增加,肝组织RANTES的表达强度逐渐升高且各级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趋化因子RANTES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T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与结直肠癌微血管计数、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 10 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 (MVC)和VEGF、TSP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1 9% ,TSP表达阳性率 72 4%。MVC在VEGF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31 6± 13 2vs2 5 4± 10 7,P <0 0 5 )。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人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均 <0 0 5 )。MVC在TSP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8 7± 12 8vs30 8± 12 4,P =0 434 )。TS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5.
黎清成  郑丰平 《新医学》2007,38(4):236-237
目的:观察清醒镇静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予560例拟行胃镜检查者于检查前缓慢静脉注射咪哒唑仑(咪唑安定)50 μg/kg,再以芬太尼1 μg/kg缓慢静脉注射.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病人的呕吐反应、心率、血压、呼吸、末梢血SaO2、操作持续时间、病人清醒时间.检查后记录病人的遗忘程度及满意度.结果:5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注射后5分钟出现收缩压下降(P<0.05),舒张压、心率、呼吸稍下降(均为P>0.05);末梢血SaO2明显下降(0.99±0.01比0.94±0.06,P<0.05),其中6例(1.1%)血氧饱和度小于0.9,经提高氧流量、应用面罩吸氧后恢复正常,无病人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317例(56.6%)病人发生恶心、呕吐.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为(11±4)分钟,所有病人均在45分钟内完全清醒,可正常行走.结论: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内镜检查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TSP、VEGF与大肠癌血管生成、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大肠癌血管生成、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SP1和TSP2mRNA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MVC和VEGF表达的程度呈正相关(r=0.438,P=0.002),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TSP2mRNA表害和MVC(r=-0.362,P=0.01)、VEGF表达(r=-0.322,P〈0.05)有明显的负相关。TSP2mRNA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病人中低于没有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血糖、CRP和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对评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6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和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入院24 h内体重指数,血糖、CRP和HCT水平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SAP的诊断价值.结果:除血糖水平外,SAP组患者的体重指数、CRP和HCT均明显高于MAP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以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体重指数、CRP和HCT的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5、122 mg/L和0.42,以上述指标的诊断临界点诊断SAP的敏感度分别为50%、67%和50%,特异度分别为85%、86%和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54%和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91%和86%.结论: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25、CRP等于或大于122 mg/L和HCT低于0.42可作为早期判断SAP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研究苦参碱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表达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水平的影响,为苦参碱和APRIL的抗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抑制率.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癌SW480细胞株的APRIL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加入不同终浓度(0.5、1.0、2.0 mg/ml)的苦参碱后24、48、72 h SW480细胞表达APRIL mRNA的水平,设氟尿嘧啶为对照组及不加药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苦参碱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SW480细胞有明显的APRIL表达,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ug/ml)的氟尿嘧啶后,SW480细胞APRIL mRNA的水平均逐渐升高,至72 h表达最高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加入不同浓度苦参碱,在药物作用后24 h,SW480细胞的APRIL mRNA水平升高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后逐渐下降,至药物作用后72 h,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尿嘧啶在抑制SW480细胞增殖的同时,残存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可能因为APRILmRNA水平的高表达而增强,故同时辅予对抗APRIL功能的治疗措施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而苦参碱不会引起SW480细胞APRIL mRNA水平的持续升高.可望成为一个有益的抗大肠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IL-6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并取对数作为复制水平的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球蛋白(G)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按照本院常规检测。均数间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两组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血清HBVDNA对数值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清IL-6水平与TB及PT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A/G比值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血清HBVDNA对数值问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L-6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病例的治疗选择策略及相应预后.结果 31例病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8.6+9.6)岁.平均发生时间在肝移植(271.29±149.32)d,合并严重肝动脉狭窄8例,合并胆漏1例,采用介入治疗8例、介入治疗+再移植术7例、再移植术5例.内科治疗8例,胆肠吻合术1例、2例病人放弃治疗.6例痊愈,均为再移植病人,好转7例,无效6例,死亡10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胆道感染(3例),非胆道病变(1例).总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6/31)和32.3%(10/31).反复介入治疗后无论施行肝移植与否,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3.3%,8/15).8例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有6例病情好转并相对稳定,1例胆肠吻合病人出现反复胆道感染.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方法 的诊断价值高于治疗价值,合理的内科治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及推迟再移植的时间,而正确把握再移植的时机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