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PTENP1,PTEN,miR-17在膀胱癌中的基础表达并关联分析.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与5637中超表达PTENP1后PTEN的表达变化.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7对PTENP1及PTEN的靶向作用.最后通过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共表达miR-17和PTENP1,建立稳定共表达细胞系进行增殖和迁移实验,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结果 miR-17在膀胱癌中普遍呈现高表达趋势,PTENP1在膀胱癌中呈现普遍低表达趋势(P<0.05).与此同时miR-17和PTENP1的基础表达为负相关,PTENP1与PTEN的基础表达为正相关.WB实验发现于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过表达PTENP1后可以在翻译水平增加PTEN的表达,荧光素酶报道实验验证了miR-17可同时靶向PTENP1及PTEN,在膀胱癌中miR-17具有促癌功能,同时在膀胱癌细胞中我们发现miR-17可以部分回复PTENP1的抑癌功能.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在膀胱癌中发挥抑癌功能的分子机制可能是PTENP1结合miR-17作为竞争性内源RNA竞争,从而降低miR-17对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抑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CB组180例,对照组健康人110例的血液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获取包含CDH1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和Exon1的DNA片段,DNA测序方法测得上述DNA片断的基因序列。选择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Woolf法计算OR值(odds ratio,OR)和95%CI。结果: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片断碱基序列为5-CCGTGCCCCAGCC-3,其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分为插入\插入纯合子(I/I)、缺失\缺失纯合子(D/D)和插入\重复插入杂合子(I/2I)三种。TCCB组该位点I/2I基因型频率(0.54)高于对照组(0.35)(P〈0.01),提示I/2I基因型患TCCB风险较高(OR-2.15,95%CI1.32~3.52)。结论:CDH1基因Exonl非编码区234bp位点2I等位基因频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60A/A-234I/2I基因型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调查研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0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门诊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检出率分别为37.86%、28.15%和25.24%,混合感染率为21.36%。结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4.
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对膀胱肿瘤复发的预防也尚无可靠方法.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生、发展和复发的确切机制非常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nt、缺少或者没有开放阅读框的RNA,相比编码RNA来说,具有较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种间不保守.LncRNA主要是通过影响相关信使RNA的转录从而干扰下游基因的表达、抑制RNA聚合酶Ⅱ,或者通过蛋白修饰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作用.本文就目前LncRNA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后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并介绍一种防止术后尿性囊肿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成人上半重复肾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21岁。左侧11例,右侧13例。术中同时实施肾盂黏膜剥离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5~108 min,平均78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22 ml。术后住院时间5~7 d,平均6.2 d。术中和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3~45个月,平均29个月,下半肾功能良好。结论后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剥离肾盂黏膜是一种有效预防术后尿性囊肿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MMP-2、MMP-9及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MP-2,MMP-9,TIMP-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MP-2,MMP-9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TIMP-3在膀胱癌中亦呈高表达,且与分级呈正相关,但与分期不相关。结论MMP-2,MMP-9和TIMP-3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对其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CB组180例,对照组健康人110例的血液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获取包含CDH1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和Exon1的DNA片段,DNA测序方法测得上述DNA片断的基因序列。选择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Woolf法计算OR值(odd sratio,OR)和95%CI。结果: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片断碱基序列为5'-CCGTGCCCCAGCC-3',其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分为插入\插入纯合子(I/I)、缺失\缺失纯合子(D/D)和插入\重复插入杂合子(I/2I)三种。TCCB组该位点I/2I基因型频率(0.54)高于对照组(0.35)(P<0.01),提示I/2I基因型患TCCB风险较高(OR=2.15,95%CI1.32~3.52)。结论: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2I等位基因频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60A/A-234I/2I基因型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小儿后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确诊为UPJO的患儿行后腹腔Anderson-Hynes手术.结果 35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13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10 ml,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 d.2例出现尿漏,分别于术后第9天、第12天消失.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1~24个月),B超复查手术侧肾积水减轻,IVU检查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盂输尿管排尿功能好,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后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是治疗小儿UPJO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26~75岁,平均53岁。肾肿瘤位于左侧42例,右侧34例;肾上极36例,中极23例,下极17例。肿瘤平均直径5.4(2.0~10.2)cm,肿瘤分期T1 65例,T2 11例。病程5 d~17个月。B组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56岁。肾肿瘤位于左侧35例,右侧38例;肾上极28例,中极21例,下极24例。肿瘤平均直径5.9(2.4~11.7)cm,肿瘤分期T1 54例,T2 19例。病程2 d~24个月。患者均行B超、IVU、逆行造影以及CT和(或)MRI检查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分期、是否有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等。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大小、患侧、Fuhrman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计算)、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用量、并发症、住院总天数、随访时间、局部复发、切口种植转移等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69(50~1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7(15~5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1~2)d,术后切口感染者5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6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50(50~100)mg。平均术后住院6(5~10)d。B组平均手术时间121(80~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3(120~8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1~3)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者9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45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125(100~150)mg。平均术后住院11(7~15)d。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总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值均〈0.01)。A组平均随访36.3(12~7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B组平均随访39.8(12~75)个月,术后15个月失访1例,余均无局部复发,2例T2患者因肾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亡。2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6.9%(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对于T1~T2 N0M0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50.
目的调查研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0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门诊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检出率分别为37.86%、28.15%和25.24%,混合感染率为21.36%.结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