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少数患者可累及尿路系统引起严重血尿,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KTS累及膀胱引起血尿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糖尿病为周围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糖尿病合并下肢缺血性病变和缺血性糖尿病足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本文对其流行病学、病理特点和外科血管重建指征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正>患者,女性,73岁,因"血液透析2年,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周,左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流量下降3 d"于2018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脏病5期2年,期间经右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右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血液透析2个月后导管失功,左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透析6个月。1年半前建立左头静脉-桡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临床医学七年制班64名学生在普外科见习期间实施PBL教学试验,采取病例讨论、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学生普遍能够接受PBL教学法,且教学效果良好。结论:PBL教学法不仅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可行,而且其教学过程及效果另人满意。  相似文献   
55.
在普外科七年制学生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结合循证医学思想实施临床教学,并与单纯PBL教学组进行比较。PBL+循证医学组学生在选择、分析、使用文献资料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方面较单纯PBL组明显提高。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外科临床思维方法,增强发现、分析、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6.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少数患者可累及尿路系统引起严重血尿,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KTS累及膀胱引起血尿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上臂贵要静脉转位内瘘(brachio-basilic transposit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BBTAVF)及前臂人工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BBT-AVF患者(45例)及以贵要静脉为流出道建立人工血管(brachio-basilic arteriovenous graft,BAVG)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6个月的生存率、通路通畅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BBT-AVF组及BAVG组在术后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5.6%、95.6%和98.4%、93.8%、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4%、70.1%、63.1%和46.9%、14.9%、5.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5.2%、89.6%、86.1%和84.4%、65.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30 d急性血栓、假性动脉瘤、中心静脉狭窄、感染及窃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58.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l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herford分期以及术后30天并发症。随访计算一期通畅率(Kaplan—Meier)、分级情况、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共89例108条患肢。年龄(70.5±8.6)岁。术前踝肱指数(ABI)中位数0.36(0~0.73),术后1个月0.79(0.33~1.15,Z=-3.276,P=0.001)。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中位数7.5分(3.5~10分),术后即刻中位数6.0分(1.5~9分,Z=-2.948,P=0.003)。股胭及膝下胫腓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2%(105/108)和93.3%(98/105)。随访患者86例105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5~4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0.7%(78/86)。术后1年股胭动脉一期通畅率67.3%,胫腓动脉为56.3%,1年保肢率91.9%(34/37),1年时症状缓解率83.3%(90/10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症状缓解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有待讲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单中心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25~65),均为单侧病变。结果 Shambli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核磁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16例经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瘤体连同颈总颈内动脉切除断端结扎;颅底颅内受累行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随访43个月(9~108),手术并发症包括单侧喉返神经麻痹6例,其中永久性声带麻痹2例,单侧面瘫1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2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发生率为0%。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的重要确诊及评估手段之一。术中双极电凝的仔细分离、血管外科器械短暂的供血动脉阻断、血管外科的转流及重建技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