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24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7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免疫损伤机制主要是由CD8+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CD8+淋巴细胞清除抗原需要双信号的刺激,即除了抗原递呈细胞(APC)对抗原的识别作为第一信号外,还涉及协同刺激分子的第二信号等因素[1]。APC上的B7分子与其受体即CD8+上的CD28分子结合,是乙肝免疫应答重要的协同刺激途径[2]。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临床怀疑宫颈癌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方法(SUVmax)分析病灶特点,最终诊断以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性治疗及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54例患者18 F-FDG PET/CT检查发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其中局部复发24例,远处转移30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52/53)、95.2% (40/42)和96.8% (92/9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 (52/54)和97.6%(40/4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3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的检测,对临床进一步的诊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结直肠癌及其筛查认知程度和筛查意愿,为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提供依据。方法向广州地区某家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发放自制问卷,对其结直肠癌的认知程度及筛查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216例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高学历组(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96例(44.4%),低学历组(初中及以下学历)120例(55.5%)。对结直肠癌认知程度高学历组是低学历组的1.8倍(83.3%vs46.7%,P〈0.01)。比起高学历组,低学历组患者对结直肠癌相关筛查手段、大便潜血检查、肠镜更缺乏认识(均P〈0.05)。晚期发现结直肠癌预后差、早发现则生存概率高的问题上,高学历组比低学历组患者更认同(75.0%vs40.0%,P〈0.01)。如果得到医师推荐,高学历组比低学历患者更愿意接受大便潜血检查(79.2%vs66.7%,P〈0.05)。结论门诊患者对结直肠癌及其筛查认知程度偏低,其中低学历患者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尤为不足。在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宣传中,要侧重对低学历患者的宣教。  相似文献   
74.
济南军区总医院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成人采用胎儿尸肾肾移植23例,最长存活超过27年。国内外多个中心均有胎儿或婴儿供肾成功的报告。婴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对于推广DCD和扩大器官移植来源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冠心七味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4缶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38例采用冠心七味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3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1.4%(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z1%、71.9%(P〈0.05)。结论:冠心七味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与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镇痛和康复的影响. 方法 入选84例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组(T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42例.主要监测指标为术后48 h VAS评分,同时比较术后补救镇痛药使用率、舒芬太尼消耗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活动时间、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医学康复时间和实际住院时间等. 结果 最终8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药使用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医学康复时间和实际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T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15%比40%)、早期活动时间[(64±13)h比(91±12)h]、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0比10%)、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49±11)μg比(43±7)μg及(88±12) μg比(45±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比较,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能为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提供相似的镇痛与康复效果,且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7.
目前,如何评价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尚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将一次完整卵巢刺激周期的累积分娩/活产率作为一次促排卵的关键衡量指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累积分娩/活产率的定义、临床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达成部分专家共识,以指导一次促排卵累积分娩/活产率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缺血突然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现象,其临床特征是有持久的心绞痛发作,发作时病人的心电图常常会出现暂时缺血改变,ST—T的改变。疼痛可以在休息时发作,亦可由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致,其严重程度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如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下面报告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监护。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联合硅胶假体在鼻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医院接受鼻整形的105例就医者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硅胶假体隆鼻,观察组使用自体肋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鼻部塑形效果、二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后3个月时比较,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鼻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均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P=0.0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用硅胶假体相比,自体肋软骨联合硅胶假体用于鼻整形中效果更加显著,具有鼻部塑形效果满意、二次手术率低、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