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可控性辅助套管鞘侧孔吸引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可控性辅助套管鞘侧孔吸引)75例,对照组(经操作套管吸引)7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150例手术中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控性辅助套管侧孔吸引可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保胆取石中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于术前患者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肝功能检查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或GPT、AKP升高,或保胆术中胆汁自胆囊管不能涌入胆囊,显示胆囊管流通不畅者等特殊病例,术前B超或CT、MRI检查无阳性结果43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结果 内镜保胆取石术中43例行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1例取出后保留胆囊,1例因结石取出困难,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并置“T”管引流,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超声检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2例十二指肠乳头轻度狭窄,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合理选择和应用术中胆囊-胆管造影,能提供可靠、直观、清晰的图像,全面了解胆道走向,提高胆囊管、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3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取石网篮、胆道扩张气囊、冲洗管及液电碎石仪取石.结果:323例患者中317例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98.14%,取石次数1~9次,平均2.1次,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9例患者发生术后胆道少量出血,并发腹泻5例,发热6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纤维胆道镜技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RCL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ECT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4 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20%~30%,表明胆囊有收缩和浓缩功能。手术时反复取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率。结果:完成LRCL33例,手术成功率91.7%(33/36),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 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2 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12个月,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为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结论: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保证;该术式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相似文献
17.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264例肝内外胆管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4例中96例(36.36%)1次取石成功,165例(62.50%)2~5次取净结石,共261例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98.86%;10例胆道镜取石后发热,6例少量胆道出血,5例腹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窦道断裂、胆管十二指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能有效清除胆管残余结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8.
19.
中药双黄清胆颗粒对微创保胆术后患者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中药双黄清胆颗粒不同时间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与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胆囊结石激素因素的影响,评价中药预防结石复发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68例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患者,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5、30、60和90d外周血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 168例内镜保胆均获成功,4~6d痊愈出院.术后15d胃动素、胆囊收缩素水平低于术前、生长抑素高于术前;术后30 d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60和90 d外周血胃动素、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术前、生长抑素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合双黄清胆颗粒治疗,可影响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的波动,改变胆汁成分,增加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双腔静脉导管置入(PTLCD)冲洗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2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用彩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双腔静脉导管置入冲洗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均获成功.无胆漏、出血、气胸、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穿刺置管后脓液引流通畅,无中转开腹病例,痊愈出院。结论彩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双腔静脉导管置入冲洗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引流效果好,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迅速缓解感染中毒症状,使患者转危为安,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