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7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7例中,BI-RADS 2级16例、3级7例、4级5例、5级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9/37,24.32%)、囊实混合包块型17例(17/37,45.95%)、实质低回声型11例(11/37,29.73%)。结论 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62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结果 62例乳腺良性肿块均被切除,平均旋切13次,共用时25 min。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127除乳腺良性肿块,其中纤维腺瘤105处,乳腺纤维腺病22处。结论 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适合≤2.50 cm的乳腺小肿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取了起始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 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片,...  相似文献   
74.
韩萍  纪冬  张健  李梵  李冰  邵清  陈国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1143-1144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an)检测对肝硬化腹水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行FibroScan检测的65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肝硬化合并腹水(均为初次发生腹水者)185例,无腹水466例.获取FibroScan值,分析其在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及其他肝硬化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自体原位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自体肝移植组;B组为低氧预适应后行自体肝移植组;C组为假手术组。于术后24 h 3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及其核增殖指数(PI);光镜下观察胆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1)血清TBIL,DBIL和ALP检测,与C组比较,A,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A组升高更明显。(2)各组胆管上皮细胞均有VEGF表达,其中B组表达最强;与C组比较,A,B组的胆管上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B组的胆管上皮细胞PI升高更明显。(3)组织学检测显示,与B组相比,A组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缺失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结论低氧预适应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P能诱导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过度表达VEGF有关。  相似文献   
76.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结构及调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有3.5亿人感染HBV,约占全部人口的6%。其中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还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至今仍缺乏有效控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关于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  相似文献   
77.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6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3(NS3)是一种具有显著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CVNS3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微矩阵(microarray)技术对于转染和末转染的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HCV-H病毒株序列设计、合成序列特异性的引物。以含有全长HCV—H株cDNA的PBRTM-3011质粒DNA作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的HCVNS3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昔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以pcDNA3.1(-)-NS3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rmatics),克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经过限制性内切酶作图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正确无误。以PcDNA3.1(-)-NS3转染HepG2后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NS3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命名为NS3TP6,新基因的编码基因序列全长为414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3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CVNS3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微矩阵技术是分析基因表达谱变化的有效和高通量技术。发现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并成功克隆其中的NS3TP6,为阐明HcvNs3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其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NS5A TP5蛋白结合蛋白基因1(NBP1)。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 ,构建NS5A TP5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AH10 9,与含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 187进行配合 ,于涂有x α 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 (SD/Trp Leu His Ade)上筛选生长。 结果 :挑选蓝色克隆 ,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进行测序 ,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架长度为 2 40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79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 ,命名为NBP1,GenBank注册号为AY 45 92 91。结论 :NBP1的筛选与克隆 ,可为进一步研究HCVNS5A TP5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门静脉灌注法制备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自体肝移植(AT)和AT+低氧预适应(HP)3组。HP组术前用8%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min。3组分别于术后1,2,12,24h处死大鼠取肝脏标本,抽血检测肝功能,RT-PCR检测TNF-、C-Jun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动态监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过程中肝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3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TV(初治患者或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0.5 mg/d,拉米夫定耐药患者1.0 mg/d)抗病毒治疗。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短于3年。每3~6个月进行肝脏硬度测量(FibroScan)及生化学、病毒学指标检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至少3年的抗病毒治疗,87.8%(309/352)的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HBV DNA40 IU/ml),基线及治疗3年时肝脏硬度值分别为30.8(17.3,46.4)kPa和18.6(12.0,27.9)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7%(34/352)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毒学突破(HBV DNA高于治疗过程中最低点1 log10IU/ml以上),其肝脏硬度值、ALT和TBIL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结论 FibroScan在CHB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过程中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的变化,FibroScan检测可作为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