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身高比表型(HWHtR)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6月~10月在珠海市进行慢性肾脏病的横断面调查.HWHtR表型被定义为腰高比(WHtR)≥0.55并且血清甘油三脂≥2.0 mmol/L.参考HWHtR诊断标准将参与者分为HWHtR组与non-HWHtR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标准:eGFR<60 mL/(min.1.73 m2)或者ACR≥30 mg/g.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慢性肾脏病与HWHtR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non-HWHtR组人群比较,HWHtR组参与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更高(11.1% vs 33.0%,P<0.001).进一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慢性肾脏病与HWHtR表型之间的关系.未调整模型中,HWHtR与CKD密切相关(OR=3.23,95% CI 2.32-4.48,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化程度,HWHtR与CKD仍密切相关(OR=2.36,95% CI 1.52-3.67,P<0.001).进一步调整BMI,HWHtR与CKD的关系仍较密切(OR=2.12,95% CI 1.34-3.35,P<0.001).结论 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身高比表型与CK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邵小飞  刘杰  郑娟 《海南医学》2014,(22):3327-3329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开始补铁以预防轻度低出生体重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将207例轻度低出生体重儿按家长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个实验组(Ⅰ组从2周龄开始补充铁剂,Ⅱ组从4周龄开始补充铁剂,Ⅲ组从2个月龄开始补充铁剂)和1个对照组(Ⅳ组,不补充铁剂)。实验组补充铁剂2 mg·kg^-1·d^-1。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龄、6个月龄时对各组患儿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各组的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比Ⅳ组高,贫血患病率均比Ⅳ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在早期(3个月龄时)均比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期(6个月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轻度低出生体重儿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好从4周龄开始补铁,过早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过晚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水平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9年
11月~2015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的66例IgA肾病,111例其他肾小球疾病,40例无肾脏病的健康体
检者。使用CRM470调整后的标准化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gA、C3,并计算IgA/C3比值。参照牛津分级及Lee氏分级分
别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级。在比较血清IgA、IgA/C3比值在预测IgA肾病的价值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
下面积。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较其他肾小球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血清
IgA/C3比值升高与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及不接受行肾活检的患者,血清IgA/
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对婴幼儿中耳功能的评价效率。方法 122例听力正常婴幼儿和141例听力异常婴幼儿,应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分别以226、678、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检测中耳功能,比较分析其测试效果。结果比较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检测结果,各月龄组的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图形特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26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在6月龄婴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共振频率差异在6月龄婴儿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婴儿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对6月龄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均较敏感,而678、1000Hz探测音对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较为准确。随月龄增长,婴幼儿中耳共振频率逐渐升高,有助于评价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人群中腰臀比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比较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6月~10月 我国南方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筛查(n=2142),排除糖尿病人群。将参与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并以腰臀比四分位数将男女各 分为4组。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腰臀比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差异。结 果在女性非校正模型中,腰臀比与慢性肾脏病显著相关(OR 7.29,95% CI 3.56 to 16.32,P<0.001)。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 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后,二者仍相关(OR 6.13,95% CI 2.56 to 15.20, P=0.003)。在男性非校正模型中,腰臀比四分位数最高与最低组慢性肾脏病与腰臀比的OR值为2.44(95% CI,0.98 to 4.97,P= 0.103)。结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女性腰臀比是慢性肾脏病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正常婴儿1000 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4例正常听力婴儿(250耳)的1000 Hz探测音声导纳图,用基线法分型并测量正峰声导纳值;通过声纳差(ΔB)-频率函数曲线和相位角差(Δθ)-频率函数曲线检测中耳共振频率。运用SPSS11.0软件,分年龄段分别统计正峰声导纳、共振频率和相位角差(Δθ)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结果全部样本均可测得基线上正峰声导纳值,各年龄组的5%分位数均≥0.2 mmho;各年龄组共振频率从311.01~599.06 Hz递增,相位角差(Δθ)的绝对值平均值从44.52~22.84递减。结论高频率探测音声导纳检测和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充分反映婴儿中耳声学特性的转变过程,更适用婴儿的中耳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城乡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变化趋势,确定儿童保健重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白云区2000-2004年各医院上报的托幼园儿童体检记录采用WHO推荐的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参考标准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白云区1~6岁前后5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发生变化,3~4岁组、5-6岁组,年龄别体重异常率分别由2.15%、3.05%下降到1.83%(P<0.05)、2.09%(P<0.01),年龄别身高异常率分别由2.60%、2.76%下降到2.06%(P<0.01)、2.32%(P<0.05).身高别体重异常率分别由0.19%、0.17%上升到0.28%(P<0.01)、0.52%(P<0.01),各年龄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增加,1-2岁从3.47%上升到4.43%(P<0.05).结论白云区3-6岁组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有肥胖发展的趋势,各年龄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增加,加强营养管理及营养教育是预防学龄前儿童营养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死率高。目前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因素依次为感染、乏氧、早产、低体重。感染因素占50%。治疗上除抗感染、氧疗外,强调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1000Hz、226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χ2检验。结果:1 000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