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有关于应用新鲜骨髓吸出物直接局部注射修复韧带部分损伤的报道,少有提及应用新鲜骨髓吸出物直接种植于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韧带的研究报道。 目的:评价将新鲜骨髓吸出物直接种植于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韧带的可行性。 方法:构建丝素纤维/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支架后,骨髓种植组将骨髓吸出物直接种植于复合支架上;细胞种植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复合支架上;以未接种任何物质的复合支架作为空白对照,检测各组细胞黏附密度、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将骨髓种植组复合物植入兔前交叉韧带横断处,12周后取材评价骨髓种植组材料体内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骨髓种植组孵育4 h后的细胞黏附密度、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细胞种植组(P < 0.05)。骨髓种植组及细胞种植组Ⅰ型、Ⅲ型胶原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但骨髓种植组及细胞种植组两组间Ⅰ型、Ⅲ型胶原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种植组材料植入兔体内未引起致死性免疫排斥反应及严重炎症反应,未见明显韧带再生及血管化。说明新鲜骨髓吸出物直接种植于支架可构建组织工程韧带,并且体内短期生物相容性良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2.
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及疗效。方法选择17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术后常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复发的病例。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法,术前患者功能评分平均43.2分;术后6个月复查评分平均87.4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Lyshol评分分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对痛风性关节炎,尤其对于那些以膝、踝等大关节首发、血尿酸不高的非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背景:生长分化因子5是软骨与骨组织形成、发育的重要调解因子,在诱导软骨形成,促进骨、软骨、肌健韧带损伤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生长分化因子5,检测与软骨形成分化相关的细胞外基质及蛋白多糖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2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昆明种小鼠20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长分化因子5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生长分化因子5为自备.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接种到6孔板,在细胞生长到90%融合时开始转染.设立3组:转染组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进行脂质体介导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空质粒组转染窄质粒pcDNA 3.1(+);空白对照组只加入等量脂质体,其余步骤相同.主要观察指标:转染后72 h通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鉴定转染是否成功,同法检测软骨基质Ⅱ型胶原的表达,转染后14 d阿尔辛蓝染色检测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转染组有一大小为219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骨髓基质干细胞胞浆内呈棕色阳性染色;而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生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转录,无特异性扩增条带,且细胞胞浆未见明显染色.转染组町检测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基因大小225 bp,Ⅱ型胶原细胞胞浆中可见棕黄色染色;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SP染色均无明显染色.阿尔辛蓝染色后转染组细胞呈蓝染,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异染性着色.结论: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显著增加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4.
CT介导同轴套管针脊柱病变经皮活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介导同轴套管针经皮活检术在脊柱病变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CT引导下同轴穿刺套管针经皮穿刺活检脊柱病变37例,其中胸椎9例,腰椎13例,骶椎8例,胸腰椎同时累及7例。根据病变的部位,采用经椎弓根或椎旁入路,进入病变部位后旋转套管切割病变组织,送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3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每例患者获穿刺组织块1~4块,平均2.1块;34例获明确诊断,分别为转移性肿瘤15例,结核9例,脊索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成功率91.9%;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介导同轴套管针脊柱病变经皮活检术诊断率高,并发症少,且微创、安全,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骨盆转移瘤发病率近年逐渐增加,然而其外科治疗尚无统一的临床指南或评分系统,临床医师需要综合考虑与患者相关的多种因素来制定诊疗方案。该文回顾骨盆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进展,讨论骨盆转移瘤外科手术的时机和适应证,以及如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6.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髋臼骨折系人体最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复杂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系改变,头臼吻合机制紊乱的严重损伤。具有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手术复位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治疗原则是解剖对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001年6月-2004年6月,笔者共收治患者7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髓核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为骨科常见病,目前研究日益深入。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的老化变性、髓核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等)的过度降解和纤维化以及加速退变的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的产生被认为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1]。尽管在椎间盘退变晚期症状严重时手术摘除脱出间盘不失为有效治疗方法,但如果在其退变早期能够延缓甚至逆转退变过程,可能更具有积极意义。近十余年来出现了众多治疗早期椎间盘退变的方法和实验研究,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对症治疗、生长因子质粒转染髓核细胞的基因治疗[2~4]、髓核移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方法:测量腰椎侧位X线片1240张,男性X线片633张,平均年龄20-87岁;女性607张,平均年龄20-92岁,将T12-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刺状骨赘,均以“有”或“无”记录。结果:椎体骨赘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男性骨赘最好发于第4腰椎,女性骨赘最好于第3腰椎。结论:应用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可对椎体骨赘的发生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取自体半腱肌对已行端端吻合的跟腱在吻合处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上钻洞形成环扎,分散跟腱吻合处的分离张力.[结果] 3例患者直接行端端缝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13例患者行V-Y肌瓣延长后,断端吻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切口平整,随访9~38个月,平均18个月,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87.5%),良2例(12.5%),优良率100%.[结论] 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转染后瘤细胞形态由转染前密集排列的多角形、星形转变为排列稀疏的长梭形细胞,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前缓慢,群体倍增时间比转染前增加了2.3倍,且易出现脱壁并见散在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转染MG-63后24、48、72、96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野生型p53和p14ARF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p14ARF与p53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