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杆菌的早期诊断方法,根据气性坏原临床分型,采用多次,反复清创,局部以氧化剂湿敷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以42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病例进行了治疗,治愈率达95.24%。认为,快速灾光鉴定产气荚膜杆菌的新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2.
范磊  邵增务  甘泉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0):603-605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一种发育性畸形,是在膝关节局部结构先天发育不良或肌肉力量不平衡的基础上,经过轻微外伤而引起的,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外伤诱因而习惯性出现的屈膝过程髌骨向外脱位,伸展后自行复位,多发生于青少年。国内对髌骨脱位的命名尚不规范,很多学者都把习惯性髌骨脱位归于先天性髌骨脱位,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习惯性髌骨脱位可能存在膝关节局部结构先天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但后天性因素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3.
骨肉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骨肉瘤的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针对骨肉瘤已经开展了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以及联合基因治疗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等多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法.但无论是哪种基因治疗方法均需构建能将外源基冈特异性转移至靶细胞的载体,因此有无安全、无毒的载体成为基凶治疗的瓶颈.  相似文献   
34.
踝关节融合术在严重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关节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难以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而产生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下肢的运动功能。长期以来,通过关节融合术使有功能障碍的关节在功能位骨性愈合,达到稳定关节、矫正畸形、解除疼痛的目的,而成为治疗复杂性踝关节损伤的标准方法。目前常用的踝关节融合术有10多种,其手术途径及术式各有特色。我院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于踝关节毁损的13例患者,采用了不同术式的踝关节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不同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21例(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23例(B组),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27例(C组),比较随访第3、9、15、36个月的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融合节段7个,B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C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随访的第3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牛率A组、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个月,A组融合率高于B、C两组,A组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5、36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牛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对维持矫形效果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6.
肿瘤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和存活依赖微环境调节。多种可溶性分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间质细胞组成肿瘤生长的微环境。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内皮干细胞等正常组织干细胞具有向肿瘤部位迁移的特点,参与调节肿瘤生长侵袭,这可能是肿瘤治疗的靶点。除肿瘤细胞外,多种间质细胞在基因表达和遗传水平也有异常改变,其具体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7.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相关因子。本实验研究三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骨肉瘤和10例瘤旁正常骨组织、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中HIF-1α、iNOS及GLUT-1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4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8%(37/64),与对照组12.5%(2/16)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NOS和GLUT-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46/64)和73.4%(47/6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8.81%和25.0%)(P<0.01);HIF-1α与iNOS表达一致符合率为76.6%(49/64),HIF-1α与GLUT-1表达一致符合率为71.9%(46/64),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且与瘤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MVD平均值为21±8,HIF-1α与iNOS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骨肉瘤组织存在HIF-1α、iNOS及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三者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HIF-1α与iNOS对促进骨肉瘤血管新生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胶原酶直视下溶盘术联合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颈椎间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联合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椎管容积明显增加,突出的间盘缩小。术后6个月平均JOA改善率63.7%。结论联合治疗不仅通过后路单开门扩大了椎管的容积,而且通过溶盘术缓解了颈髓前面突出髓核的压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胶原酶溶盘术联合治疗Ⅲ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9.
背景:在工伤等昕引起的腰椎间盘病变的鉴定中,由于缺乏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而很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评判。目的: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设计:相互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完成,研究对象:选用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资料库中1980/1999腰椎侧位X线片1240张,男性X线片633张,平均年龄20~87岁;女性607张,平均年龄20~92岁。干预:测量腰椎侧位X片1240张,将T12-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刺状骨赘,均以“有”或“无”记录,男、女两组分别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计算骨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性别对骨赘发生率的影响及骨赘分布。结果:椎体骨赘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Ⅴ组分别为48.5%和33.7%,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x^2=4.38,P&;lt;0.05);男性骨赘最好发于第4腰椎,女性骨赘最好发于第3腰椎.结论:应用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可对椎体骨赘的发生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入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P=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