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入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P=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32.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自分泌环基因治疗骨肉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阻断骨肉瘤细胞TGF—β1自分组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达到基因治疗骨肉瘤的目的,探讨巴断TGF—β1自分组环基因治疗骨肉瘤的机制。方法 将反义TGF—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BMP—2、IGF—1、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阻断TGF—β1自分组环后,骨肉瘤细胞BMP-2、IGF—1、bFGF基因表达明显降低或消失。结论 通过阻断自分组环以降低骨肉瘤细胞表达的TGF—β1后,肿瘤细胞其他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物学活性降低。研究阻断TGF—β1自分组环抑制肿瘤生长和发展的机制,将为开辟骨肉瘤基因治疗的新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背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以修复骨缺损,是骨科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重要的骨形成因子,在骨代谢和骨损伤修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的成骨细胞复合仿生基质材料修复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3-03/08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选用健康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的成骨细胞与涂覆多聚赖氨酸的聚DL乳酸仿生基质材料复合,植入鼠胫骨骨缺损模型,术后摄X射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周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情况。结果:20只SD大鼠均进如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实验组:4周时X线片可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有类骨组织和新骨形成,成骨细胞贴附于基质材料表面。8周时缺损基本修复,新骨密度与自体骨接近。②对照组:4周时X线片未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没有类骨组织形成,基质材料表面成骨细胞贴附较少,材料腔隙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8周时植入材料基本吸收,为纤维组织替代。结论:将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结合修复骨缺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ADp14ARF转染p53阳性的肿瘤细胞系,可以发现明显的细胞增殖受阻现象。而转染p53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尽管也可见肿瘤细胞增殖受阻,但在程度上明显轻于前者。同时转染p14ARF和p53两种基因,既增强p53表达又加强p53积累,能否更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10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公共实验平台完成。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教研室细胞室提供。含p53全长基因序列的质粒pIRES-p53和pIRES载体均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公司。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G-63细胞),空载体对照组(稳定转染pIRES-neo细胞),p14ARF-p53组(稳定转染pIRES-p14ARF-p53细胞)。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前后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m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③采用噻唑蓝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③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②蛋白表达检测结果: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③细胞生长情况:转染MG-63后24,48,72,96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与空载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野生型p53和p14ARF可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同时完成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双髋病变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等问题。方法31例双髋关节病变患者在全麻下行后外侧切口入路,同期置换全髋关节,采用进口全髋26例,国产5例,骨水泥型14例,非骨水泥型13例,混合型4例,随访6~2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双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手术顺利,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比分次完成费用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好,且时间短,双下肢肢体均等长。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和技术操作熟练的医师,选择合适的病例,一期完成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6.
Boston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Boston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使用Boston矫形器治疗并得到随访的AIS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躯干位移(TS)以及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等指标,分析并评价Boston矫形器的疗效。结果矫形器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为(38.2±10.8)°,矫形器治疗2年后Cobb角平均为(24.4±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36.1%。矫形器治疗后, AVT、AVR和T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而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VC、FEV1/FVC、MVV和RV)的正常率并无明显改变(P>0.05)。Risser。征Ⅰ度(包括0度)患者矫正率分别与Risser征Ⅱ度、Ⅲ度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者因出现侧凸进展改行手术矫形外,其他患者侧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肺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Boston矫形器对AIS的临床治疗有效,Risser征可以作为预测AIS矫形器矫形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
Light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Light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8例RA患者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取滑膜细胞,每例滑膜细胞分成5份培养,第1组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作阴性对照,第2组加入MCSF和LIGHT,第3组加入MCSF和核因子(NF)-κ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第4组加入MCSF、LIGHT和RANKL,第5组加入LIGHT.体外培养2周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F肌动蛋白(F-actin)染色以及象牙片上骨吸收陷窝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结果 第1组和第5组TRAP(-),F-actin(-),象牙片上无骨吸收陷窝形成;第2组TRAP(+),F-actin(+),骨陷窝形成(+),多核破骨细胞呈圆形和椭圆形,体积较小,骨陷窝分散,体积较小;第3组TRAP(++).F-actin(++),骨陷窝形成(++),多核破骨细胞体积大,骨陷窝较多,体积大,形态不规则;第4组TRAP(+++),F-actin(+++),骨陷窝形成(++++),多核破骨细胞更多,骨陷窝大且有融合趋势.结论 Light能诱导RA滑膜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并能促进RANKL诱导滑膜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骨肉瘤﹑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标本中的STAT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骨肉瘤中的STAT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 STAT3基因持续激活高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此将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有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长期以来,对纤维环和髓核退变引起的椎间盘退变研究很多,而对由软骨终板退变引起的椎间盘退变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0.
后路选择性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31例青少年AIS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按影像学资料确定主侧凸顶椎、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等关键椎体,并拟定关键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主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51.3°±12.9°矫正至术后的平均8.9°±4.5°。1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平均丢失4.6°±1.2°,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断裂。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AI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但术前应做好适应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