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7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1250篇
内科学   71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7篇
综合类   2471篇
预防医学   1098篇
眼科学   257篇
药学   983篇
  21篇
中国医学   823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亚健康"状态及其向健康转化情况的调查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试结果,发现在焦虑、抑郁方面健康体检者较门诊患者轻,但对“亚健康”本身即为一种病态的认识普遍不足。认为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惑,首先应认识并正视“亚健康”的客观存在,强调有意识的自我调节的重要意义。同时肯定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有利于发现“亚健康”,有助于促使“亚健康”及时向健康转化。  相似文献   
32.
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膜瘤不同的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探讨VEGF在骨侵袭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标本及受累骨质的病理类型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36例标本中有骨侵袭的23例,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5例,阳性者17例,阴性者1例;13例无肿瘤骨侵袭标本中,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1例,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脑膜瘤骨侵袭与VEGF表达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的胞浆,在肿瘤向骨组织浸润最明显处表达最强。结论VEGF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对相邻骨质的侵袭能力;VEGF参与脑膜瘤骨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蚓部切开联合四脑室正中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及术后并发症53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46例同时行CT检查。手术全切除47例(88.7%)、次全切除6例(11.3%)。术后51例高颅压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改善,2例死亡。术后发生咸默症5例,其中合并下颏关节脱位1例。术后昏迷2例,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2周1例,遗留一侧肢体轻瘫2例。中枢性面瘫2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四脑室内18例。小脑蚓部和四脑室内者23例。肿瘤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37例。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后37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35例接受放疗。其中30例未见复发和转移。4例原位复发,2例脊髓播种性转移。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由于其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个性化深入了解肿瘤病理解剖及其与周围组织比邻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导水管梗阻、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及四脑室底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病程进展迅速,肿瘤巨大者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更差,早期就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4.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 ,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如果使用后处理不善 ,将危害医院环境或造成社会污染 ,因此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1  消 毒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 ,取下针头放入防刺、防漏的容器中 ,用消毒液充分浸泡后统一回收处理。加药注射器或没有与患者接触过的注射器可直接将针筒与活塞分离 ,放入带盖的消毒桶内 ,抽血、抽胸腹水等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注射器先用消毒液冲洗干净 ,再放入消毒桶内浸泡。一次性输液器使用后将残留液体排净 ,…  相似文献   
3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青春期生长发育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儿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56例12~16岁(平均14.1岁)AIS女性患儿及462例12~16岁(平均14.3岁)健康非侧凸女孩的大体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AIS诊断标准为冠状面上>10°的脊柱侧凸畸形。观测指标包括身高、坐高、臂长及月经状况。采用Bjure公式计算校正身高及校正坐高。AIS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S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群体看,AIS组的身高、坐高以及臂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身高、校正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月经来潮早于对照组(P<0.01)。从各年龄组看,12岁时,AIS组的校正身高、校正坐高、臂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AIS组校正前平均身高低于对照组。13~15岁,AIS组的校正身高、校正坐高、臂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6岁时,虽然AIS组的校正身高及校正坐高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身高、坐高以及臂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儿青春期生长发育存在形态学的异常,这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6.
药物促排卵及其并发症的B超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 9例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储尿囊平均容量 4 80ml,平均压力 (1 .96± 0 .4 9)kPa ,排尿控制较好 ,插管容易 ,无尿失禁及输尿管反流。结论 :可控盲结肠膀胱术具高容量、低内压、控制排尿等特点 ,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以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最为简单、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非典型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及治疗问题.回颐分析了48例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婴幼儿哮喘发病经过及诊疗情况。结果表明,临床如有支气管肺炎表现,但无感染中毒症状,1d之中症状体征有明显变化,同进具有特异体质或家族过敏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对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临床可诊断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阴茎再植术 ,只吻合尿道和海绵体再植法与一并吻合阴茎动脉、静脉和神经再植法。方法 :报告 1例阴茎离断病例 ,应用只吻合尿道和海绵体方法再植成功。回顾分析近 2 0年阴茎离断再植术 3 5例。结果 :3 5例病例中 ,16例行只吻合海绵体及尿道再植法 ,15例再植成功。有勃起功能 13例 ,9例皮肤感觉存在 ,7例尿道狭窄 ,2例尿漏 ,皮肤缺损 6例。 18例一并吻合阴茎动脉、静脉或 \和神经再植术 ,全部再植成功。 16例有勃起功能 ,皮肤感觉存在 15例 ,2例尿道狭窄 ,尿漏 2例 ,皮肤缺损 8例。结论 :只吻合尿道、阴茎海绵体的再植方法可以再植成功。但有条件者 ,尽量使用一并吻合背动脉、静脉和神经再植法 ,提高再植成功率及阴茎感觉存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