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C-myc基因在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鼠模型模拟供小肠热缺血,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并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myc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探讨C-my基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协调性和非协调性异种移植免疫排斥不同机理,寻找中华眼镜蛇毒结合免疫抑制药物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改良的Heron颈部套袖法分别建立小鼠对大鼠,豚鼠对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各分为4组:1组仅行异种移植不给药;2组联合应用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环磷酰胺、FK506;3组将2组中华眼镜蛇毒剂量加倍;4组在2组用药组合基础上再加用前列腺素E1。结果:给药组移植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尤其在小鼠对大鼠模型给予PGE1后(小鼠4组6.92d)及豚鼠对大鼠模型蛇毒因子剂量加倍后(豚鼠3组27.33h)。两类模型给药后CH50,异种抗体IgM明显降低,并逐渐出现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改变。结论:异种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血管排斥反应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是统一的排斥过程中具有不同特点的两个阶段。中华眼镜蛇毒联合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可控制异种排斥,尤其对非协调性异种移植有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应用控制小鼠对大鼠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Heron颈部套袖法建立小鼠对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分为4组:1组,仅行异种移植不给药;2组,联合应用补体抑制剂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CCV)、环磷酰胺(CTX)、FK506;3组,将2组中CCV剂量加倍,其它药物用量不变;4组,在2组用药组合基础上再加用前列腺素E1(PGE1).观察移植供心存活时间,并检测受体大鼠血清补体总活性(CH50)改变、移植供心病理改变.结果:异种移植术后各组小鼠供心平均存活时间:1组为(2.25±0.52)d,2组为(4.25±1.25)d,3组为(3.75±0.65)d,4组为(6.92±2.46)d.2、3、4组补体活性明显降低.移植供心HE病理显示1组为典型超急性排斥反应改变,4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在小鼠对大鼠的协调性异种移植中,CCV+CTX+FK506+PGE1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与细胞闻过则喜良心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移植后排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假移植组作对照(1组),其他各组采用Wistar→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随机分为排斥反应组(2组)、雷帕霉素2mg.kg^-1组(3组)和雷帕霉素4mg.kg^-1.d^-1组(4组),每组术后1、3、5、7d分别处死6只大鼠,获取移植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各组在术后1、3d均未发现排斥反应,2组术后5、7d分别出现I度和Ⅱ度排斥,3组仅在术后7d出现早期排斥迹象,4组枯术后一直未见排斥证据,小肠细胞凋亡数量在排斥反应前期和排斥反应时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的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排斥反应中可出现大量的肠细胞凋亡,其始发时间早于排斥的组织学发现,凋亡细胞数量与排斥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另一种可信的标志物。雷帕霉素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能力与剂量有关,并不能抑制肠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获取结直肠癌标本60例,分别用S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血管形成因子-2、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血管形成因子-2和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和/或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血管形成因子-2则仅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F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在基底膜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均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基底膜中FN的缺失同时与肝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血行转移和转移灶的形成,血管形成因子-2与VEGF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而FN在肿瘤组织基底膜中的缺失是肝转移的重要起始因素。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了解2009年度全国1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临床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耐药性数据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61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28株(44.2%),革兰阴性菌3443株(55.8%);分离率最...  相似文献   
48.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雷公藤甙对大鼠肝移植诱导自发耐受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以SD→Wistar大鼠同种原位肝移植的模型,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原位移植肝脏排斥反应强度、浸润细胞变化及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雷公藤多甙组排斥反应减弱,肝脏内浸润细胞明显减少。雷公藤多甙组肝脏内凋亡细胞记数明显高于单纯肝移植组,并且以间质细胞为主。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后移植肝脏通过诱导间质中浸润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移植脏器的作用,雷公藤甙在大鼠肝移植后近期不仅全面移植了受体的免疫反应状态,而且还加快了免疫耐受状态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