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头颅CT表现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头颅CT表现的报告不多,现将笔者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腹部创伤436例急诊 CT 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004年,我们共急诊(伤后24h内)CT检查腹部创伤后脏器损伤436例。现就其CT征象与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
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观察不同的栓塞物质和栓塞方式对大咯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93例大咯血病例,26例行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0例行夹心面包法栓塞,37例行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 3组病例近期(6个月内)有效率:单纯明胶海绵栓塞92%(24/26),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0/30),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7/37);远期疗效(6-24个月)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夹心面包法栓塞均有复发病例,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无复发病例。结论 四重夹心面包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简便、创伤小,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侧脑室脑膜瘤26例中,19例采用顶枕入路,2例经颞中部入路,5例经胼胝体入路;4例第四脑室脑膜瘤采用枕骨下入路。结果 28例(93.3%)肿瘤全切除,2例(6.7%)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头痛18例中,术后仅2例有头痛;术前神经功能缺损20例中,术后18例基本治愈;术前视力下降的3例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脑积水4例、癫痫5例。术后随访9~226个月,平均65.2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表明5例(16.7%)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84.6%,随访期间保持在78.2以上。结论对于脑室内脑膜瘤,手术入路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肿瘤偏向来选择。  相似文献   
45.
肝脏的三维模拟技术是对肝脏外科学、解剖学及计算机图像技术、模拟三维技术的交叉领域研究.三维技术在应用于肝脏手术规划中,较二维影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有的功能.其不仅可以三维清晰地呈现及精确地定位肝脏内外的重要结构,更能让术者将肝内外感兴趣区域独立的分割出来.利用其对肝脏的可视化及肝脏体积的测量等术前规划,可有效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残肝坏死、胆瘘等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甲状腺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其病理学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差异。儿童时期电离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并存在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5%~10%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人有甲状腺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具有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儿童及青少年患癌风险更高。与成人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RET/PTC基因重排更为常见,可能是电离辐射相关的致癌因素。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表现出类似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疾病或多基因疾病模式,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中关键的遗传分子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儿童及青少年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共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发生PTC的风险更高。超重和肥胖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儿童时期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发育异常等诸多问题;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疾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8.
干扰素调节因子7首次在EB病毒感染环境中克隆,是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异常表达Ⅰ型干扰素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扰素调节因子7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转录因子,不仅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而且参与调节肿瘤的形成、细胞侵袭等多种生物功能.为此,本文结合最新进展对干扰素调节因子7和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50.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是一种近来发现的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家族,它能抑制多种有或者无胞膜病毒的复制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同时近期有研究显示IFITM3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的迁移等起重要作用,但IFITM3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和扩散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IFITM3蛋白在人类肿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