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3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8例患者共9个病灶中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灶,其中7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缘稍模糊,较大的病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2个病灶无明显强化,7个病灶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8个病灶呈渐进性持续强化,较小的病灶甚至可呈等密度。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在CT动态增强扫描时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和延迟强化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术后病理,对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的平扫CT值与增强后强化程度A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颗粒细胞瘤7例;(2)卵泡膜细胞瘤3例、纤维-卵泡膜纤维瘤11例12枚;(3)Sertoli-Leydig细胞瘤1例;(4)类固醇细胞瘤1例,在CT上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且与术后病理相对应.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的平扫CT值无明显差异(t=1.487,P=0.157),颗粒细胞瘤增强后强化程度△CT值较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高(t=2.528,P=0.041).结论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一定的CT特点,符合其病理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术前功能组织三维可视化及功能信息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于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拟行立体导航的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随机分配到功能导航组及普通导航组,各30例。功能组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功能组织定位,并将信息导入神经外科导航仪行术中功能区导航。普通导航组患者术中未加入功能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功能导航组均于术前完成功能组织可视化,且于术中成功标定肿瘤、中央沟及运动区。术中功能信息在开颅前(辅助设计皮瓣;确定骨窗位置及大小,减少骨瓣大小;确定肿瘤和运动区投影的边界及相互关系;确定肿瘤手术切除的方向和深度)及开颅后(打开硬膜前、后实时导航功能区与病变的位置;确定病变及运动区相对位置的术中超声定位,修正由于脑脊液流出、肿瘤塌陷所致的功能区及病变的移位)均起到明显效果。随访结果显示:在手术疗效(u =2.646, P=0.008)、肿瘤切除率(?2 =7.200, P<0.01)、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u =2.231, P=0.026)及术后生存质量(KPS评分 uc=2.664, P=0.008; Zubrod-ECOG-WHO评分 uc =2.135, P=0.033)等方面,功能组均优于普通组。结论 应用术前功能组织可视化辅助手术计划,实施术中功能信息引导下的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超声的准确定位,能够正确判断脑功能区与病变的关系,使手术方案个体化,实现在尽可能保护功能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目的,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损伤周围脑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液压冲击脑创伤模型组(36只).根据处死时间,分为6,24 h和3,5,7,14 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损伤周围脑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PO、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EPO在伤后24 h内即升高,到第3天达到高峰,并可维持2 d左右,至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于伤后14 d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而EPOR于伤后24 h到达高峰,至伤后14 d表达量仍可维持较高的水平.结论 TBI后24 h内源性EPO及其受体的表达即开始增加,但二者的表达具有不一致性,且EPO相对受体表达具有短暂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erythmpoietin(EPO)and its receptors(EPOR)in the injured brain tissue ofthe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Methods A total of78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six rats),sham group(36rats) and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group(36 rats).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6,24 hours,3,5,7 and 14days after TBI in the sham group and the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group(six rats at each time point).Then,the injured brain tissues were removed for observation of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EPO and EPOR by meaDiB of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PO was increased at 24 hours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day 3 after TBI.The hish expression level of EPO could maintain for two days or so.began to decrease at day 7 and recovered to normal at day 14 after Till.While the expression of EPOR reached the peak at 24 hours after TBI and maintained hish level at day14.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EPO and EPOR show increase within 24 hours after TBI.In fact,the expressions of both factors are not in consistency,with mor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EPO.  相似文献   
45.
46.
颅脑创伤研究的回顾(2006~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闫华  只达石  刘暌 《医学综述》2008,14(22):3441-3444
颅脑创伤(TBI)以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等原因,一直备受创伤学界的关注。各种基础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对于促进TBI的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自2006~2007年有关TBI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HV)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的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20例sTBI(GCS3~8分)病人,伤后2~5dICP超过20mmHg时,应用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27~32mmHg之间30min,同时连续监测ICP、CBF和PbtO2。结果所有病人共进行了46次HV,HV可使ICP明显下降(43/46),而CBF和PbtO2对CO2的反应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试验(38/46)CBF和PbtO2明显下降,但仍然保持在各自的缺血阈值(50AU和10mmHg)之上;5次试验CBF和PbtO2下降低于各自的缺血阈值;3次试验ICP无明显变化,CBF轻度升高,而PbtO2下降。结论HV可降低ICP,但有导致或加重脑缺血的危险,应尽量避免早期长时程应用。HV应在CBF持续监测下应用。  相似文献   
48.
由于耳显微外科和对各种传导性耳聋治疗经验的发展,有关先天性中耳畸形的报导逐渐增多。我院近年来收治本病15例,经手术处理17耳,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0例,女5例;除1例为32岁外14例皆在14—25岁。11例为自幼耳聋,4例耳聋病史2—10年不等,均为偶然发现患耳听力不好,且直至治疗前耳聋无明显变  相似文献   
49.
盛夏三伏     
盛夏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古代历法称三伏时为“金气伏藏之日”。当时的五行学说认为,炎热之气属火,清凉之气属金。每至夏季庚日(属金),金气开始伏藏,炎暑熏灼,上无纤云,下无微风,缺乏凉意,所以此时人们应该避暑降温,以免“中暍”等急性热病的发生。三国时,汝南太守程晓有一首避暑诗,可以一读。“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奈此何?摇扇胛中痛,流汗出滂沱。传诫语高明,热行宜见河。”作者借主人的呵责,告诫人们不要在三伏天的烈日之下无事奔走。由此…  相似文献   
50.
作者首次用来自立氏立克次体(R.rickettsii,Rr)190KDa蛋白抗原基因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从黑龙江、河北、海南、北京采集的蜱、蜱卵、幼蜱、蜱粪及啮齿动物脏器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结果从上述标本中均检测出了斑点热群立克次特异的532bp大小的DNA片段,该结果部分与同期进行的病原分离结果一致。故认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