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邓群波  关开华 《华夏医学》2007,20(5):1026-1027
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化学疗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导致静脉损伤,患者难以耐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等而中断治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造成机体和经济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护理经验,减少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49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进行追溯性护理回顾,并进行随访。结果49例无围术期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访发现:反流性食管炎3例。4例非癌死亡,45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4%,48.89%,22.22%。结论充分、彻底的术前消化道准备,术前及时纠正异常的生理指标,以及完整到位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儿2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角膜塑形术患儿用眼健康行为测评工具,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访谈法构建问卷的初始条目池,选取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初始问卷,选取714例角膜塑形术患儿进行调查以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形成用眼时间、用眼环境、用眼行为、饮食和运动、戴镜行为5个维度共48个条目的角膜塑形术用眼健康行为评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变化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以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方法 90例老年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1组,n=30)、静脉复合麻醉组(2组,n=30)及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3组,n=30)。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CRP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同组内麻醉前(T1)时段比较,3组患者CRP在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组间同时段比较,3组增高幅度较小,并在术后72 h能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与同组内麻醉前(T1)时段比较,1、2组C3在术毕(T2)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24 h能升至麻醉前水平,而Ⅲ组C3在组内各时段无明显变化;与其他两组比较,Ⅲ组C3在术后72 h(T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麻醉前(T1)时段比较,2组C4在T2、T3时段明显降低(P<0.05),而其他两组在各时段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2组C4在术后72 h(T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硬膜外阻滞或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患者下肢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硬膜外加全麻则可明显减轻这些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乙状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抽取血样,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同组内T1时段比较,三组患者C反应蛋白在T3、T4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 0.05),但B、C组增高浓度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段组间比较,A组CRP在T3及T4时较B、C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T1时段比较,三组C3在T2有所降低(P<0.05),但在T3均能升至麻醉前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C组C3、C4在T3及T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可明显减轻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补体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血液稀释在孕产妇失血性休克中对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组(Ⅱ组),每组25例。Ⅱ组于麻醉后、手术之前,在15~25min内经颈内静脉加压输入RLS及6%HES15~30ml/kg(晶∶胶=1∶1),使血容量迅速恢复。Ⅰ组除外血液稀释,其余处理同Ⅱ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各时点血流动力学、Hct、Hb、PLT、输血量及凝血功能等的变化。结果:血液稀释完成即刻(T1),Ⅱ组各生命指征与入室时(T0时点)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休克生命征明显缓解;T1时点Ⅱ组各生命征与Ⅰ组比较,休克生命征缓解,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Hb、Hct和PLT、APTT、PT、FiB在T1时点较T0时点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血液明显稀释;输血量Ⅱ组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急性血液稀释能迅速缓解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生命征,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不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血液稀释在孕产妇失血性休克中对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组(Ⅱ组),每组25例。Ⅱ组于麻醉后、手术之前,在15~25min内经颈内静脉加压输入RLS及6%HES15~30ml/kg(晶:胶=1:1),使血容量迅速恢复。Ⅰ组除外血液稀释,其余处理同Ⅱ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各时点血流动力学、Hct、Hb、PLT、输血量及凝血功能等的变化。结果:血液稀释完成即刻(T1),11组各生命指征与入室时、(T0时点)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休克生命征明显缓解;T1时点Ⅱ组各生命征与Ⅰ组比较,休克生命征缓解,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Hb、Hct和PLT、APTT、PT、FiB在T1时点较T0时点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血液明显稀释;输血量Ⅱ组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急性血液稀释能迅速缓解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生命征,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不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变化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妇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以便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方法 6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20)、静脉复合麻醉组(Ⅱ组,n=20)及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Ⅲ组,n=20),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同组内T1时段比较,三组患者CRP在T3、T4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但Ⅱ、Ⅲ组增高浓度在正常范围之内;与同时段组间比较,Ⅰ组CRP在T3、T4较Ⅱ、Ⅲ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T1时段比较,三组C3在T2时段有所降低(P〈0.05),但在T3时段均能升至麻醉前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Ⅲ组C3在T3、T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组内T1或者与组间各时段相比较,三组C4在各时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麻醉保留了单纯硬膜外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的优点,可明显减轻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补体系统的稳定,不失为妇科患者手术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同时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减轻妇科手术疼痛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