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脾切除联合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与Hassab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研究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与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 将1999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10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行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B组50例,行经典的Hassab术(即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胃动力、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复发出血率.结果 两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比术前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以彩色B超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A组发生血栓7例(13%),B组14例(28%)(P<0.05).A组术后2周的餐后胃动力分级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32%),B组30例(61%)(P<0.01).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24.5~64个月(平均45个月),A、B组获得随访者各为42、38例,A组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为10%,复发出血3例(7%);B组复发率为12%,复发出血2例(5%)(P>0.01);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与术前比较无差异,B组比术前加重(P<0.01).结论 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临床疗效与Hassab术相当,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尤其是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而且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生物型补片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家猪腹壁缺损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一步探讨此生物型补片在疝修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10只小猪的腹直肌左右侧腹壁制成-6cm×4cm的肌肉腱膜层缺损区。左侧缺损区用生物型补片进行手术修补,右侧用聚丙烯补片修补。分别于修补术后1、3、6、12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猪在修补术后均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术后1年内,聚丙烯侧的补片结构不能被吸收而始终存在,局部的炎症反应较明显;生物补片侧在各期的局部炎症反应轻于聚丙烯侧,且补片成分变性吸收,逐步由结缔组织所替代。结论生物型补片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能诱导组织再生,实现对缺损的再生性修复,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疝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调查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广东省内10家大型三甲医院所发生的和收治外院转入的LC胆管损伤病例进行调查,获得自1993年10月至2007年11月发生的LC胆管损伤病例110例,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LC胆管损伤病例中,在该10家大型医院内发生者58例(52.7%),而在外院损伤后转入者52例(47.3%).损伤原因包括:(1)经验不足(48.2%);(2)胆囊急性炎症期进行手术(20.0%);(3)Calot 三角结构不清(15.5%)和解剖变异(11.8%);(4)术中出血导致损伤(4.5%).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106例接受且H管修复手术或内镜下放置胆管支架,术后恢复良好率达95.3%,病死率为0.9%,有3.8%的病例手术后仍有胆管炎发作.有63例患者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率达93.7%;修复手术在损伤后30 d内实施的占63.2%;83.0%的病例一次手术修复成功.结论 经验不足和解剖不清等主观因素是LC术中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LC术中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由有胆管修复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牛进行,及时转诊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早期进行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肝门阻断钳夹法与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切肝55例(非阻断组),肝门阻断钳夹法切肝50例(对照组).结果 非阻断组切缘距离大于对照组[(1.1±0.3)cm vs.(0.7±0.5)cm,(P<0.05)],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O%vs.4%,P<0.05;和0%V8.6%,P<0.05),切缘以外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非阻断组切肝时间比对照组长,失血量比对照组少.非阻断组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术后补充白蛋白量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与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7.3%和80.0%vs.90.0%、74.0%和66.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疗效优于肝门阻断钳夹法肝癌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失血量少、肝损害小、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连接的关键环节.在借鉴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认知学徒制等的基础上,结合普通外科学的临床实践,本文提出了基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认知学徒制策略的概念与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在普通外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医学生普通外科学见习效果.结果显示,基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认知学徒制策略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6.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研究其培养液上清治疗肝纤维化的并不多。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可能性。 方法:实验组1,2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6孔板内处理肝星状细胞,分别为2 mL培养液上清/孔,1 mL培养液上清+1 mL完全培养基/孔;对照组为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2 mL完全培养基/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观察抑制效果,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加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后,实验组1中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处理72 h>处理48 h>处理24 h,P < 0.05); 实验组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下调,且下调程度随培养液上清增多而增大(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相似文献   
77.
目的使实习学生经过轮转实习所获得的纷乱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条理化。方法在实习结束前安排富有经验的临床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结果短期强化训练课程的开设,在实习学生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后的临床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实习结束前对实习学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可以弥补其实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8.
普外科实习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实习带教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以普通外科疾病为切入点,临床专业实习生分为PBL组与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BL组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教学满意度及对普外科兴趣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BL组获取知识途径为5~8个,而传统教学组仅为1~3个.结论 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采用PBL模式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普通外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分为PBL组与传统教学组,每组30名.以胃十二指肠疾病为切入点,PBL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组以教师讲解、学生自由提问的教学方法.比较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对教学满意度、对普通外科的兴趣、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差异.结果 PBL组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对教学满意度及对胃肠科兴趣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PBL组为93.4±3.5,对应组为85.5±2.5(p<0.05).获取知识途径对照组仅为1~2个,PBL组为6~8个.结论 PBL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的是使其掌握某一专科实践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及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指导教师的资质,住院医师与带教老师的双向考核,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身份,住院医师的激励及淘汰机制,个别专科带教存在应付现象.为确保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建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采取以下措施确定带教老师资质评定及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住院医师阶段考核及转科考核,明确住院医师社会人身份,制定并执行奖罚条例,淘汰制度利大于弊,建立专科主任负责的岗位责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