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的手术修补也历经一百多年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随着对腹股沟疝的发生机制、腹股沟区的解剖学结构的认识不断加深,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各种修补材料的不断发明,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也日趋完善。现就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治疗以及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主动脉转流对腹主动脉暂时性阻断时全身血液动力学等改变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在小猪腹腔动脉开口以上阻断腹主动脉1h和同时应用辅助主动脉转流的模型,监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并观察组织学的改变。结果:阻断组发生了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尿量明显减少,代谢性酸中毒也极为明显,肝、肾和小肠组织及超微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在主动脉转流组血液动力学的紊乱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腹主动脉阻断1h将造成严重的全身血液动力学紊乱,当转流量达到原腹主动脉血流量的70%时主动脉转流能较好地防止这一损伤改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最佳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 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临床实习生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后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对照组直接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包括持物传递、剪切纸片、缝合打结以及组织分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同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两组学生基础腹腔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后,均有显著提升(P<0.01)。实验组学生的持物传递及缝合打结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学生的剪切能力及分离组织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95%及85%的学生对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满意。结论 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腹腔镜技能水平,掌握开放外科基本操作有利于提高掌握腹腔镜技能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射频(LARF)治疗小肝癌(直径≤3.0cm)的优点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腹腔镜超声结合腹壁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小肝癌。2例患者均为男性,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年龄43、66岁,Child-pugh评分A级,肿瘤毗邻肝内较大管道系统和/或肝脏周围脏器,直径1.7~2.3cm,超声准确定位后腹腔镜辅助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2周复查超声造影及甲胎蛋白(AFP),以判断射频消融疗效。结果2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或死亡,消融范围超出原肿瘤0.5~2.2cm,AFP逐渐下降。结论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小肝癌有诸多优点,对于不可切除小肝癌、肿瘤毗邻肝内较大管道系统和/或肝脏周围脏器的小肝癌,特别是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06.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的病变可累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不同的长度[1]。由于手术涉及胸、腹腔,病变范围广泛,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用血量大以及为防止重要脏器缺血损伤而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建主动脉和其它动脉,故TAAA的修复术对血管外科医生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5]。近20多年来,为提高TAAA手术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防止术后截瘫的发生,许多手术辅助方法已被应用并不断改进。1 远端主动脉灌注远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肝癌家族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79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家族发病情况、术后复发率、1、2、5年的生存率,按有无家族肝癌史分为2组:有家族肝癌史的原发性肝癌组为FH组,34例;无家族肝癌史的原发性肝癌组为NH组,45例.对所有患者行术后随访,随访周期为3个月至10年,中位随访时间48.5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 结果 FH组34例肝癌来自33个家族,共计104例肝癌,平均3.2例/家族;单个家族中发生3个或者3个以上肝癌的有6例(17.6%);家族中父亲和(或)母亲患肝癌的有13例(39.4%).FH组术后半年、1年、2年复发率为15.1%,22.3%,40.1%,与NH组的10.3%,17.4%,2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5.762,6.434,5.987,均P<0.05);FH组1、2、5年生存率为57%、46%、40.3%,与NH组的85.3%、75.2%及61.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8.986,9.765,7.634,均P<0.05).结论 肝癌家族史影响HCC患者手术预后,有家族肝癌史的肝癌患者比没有家族肝癌史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肝门阻断钳夹法与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切肝55例(非阻断组),肝门阻断钳夹法切肝50例(对照组)。结果非阻断组切缘距离大于对照组[(1.1±0.3)cmVS.(0.7±0.5)cm,(P〈0.05)],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VS.4%,P〈0.05;和0%VS.6%,P〈0.05),切缘以外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非阻断组切肝时间比对照组长.失血量比对照组少。非阻断组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术后补充白蛋白量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与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7.3%和80.0%VS.90.0%、74.0%和66.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疗效优于肝门阻断钳夹法肝癌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失血量少、肝损害小、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9.
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由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该模式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足.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尽早认识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增加感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一体.该教改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由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该模式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足.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尽早认识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增加感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一体.该教改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