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羟基喜树碱(HCPT)是从喜树中提取的一种微量生物碱,可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主要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2月对收治的13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首次使用HCPT(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602)为主联合方案化疗,发现化疗后腹泻较普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顾晓怡  姜藻  何华  王羚郦  邓立春 《医学争鸣》2009,(14):1321-1323
目的:探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各提取50例恶性实体瘤、良性肿瘤、骨髓异常综合征、正常人外周血DNA,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MDS、良眭肿瘤、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6±28,308±34,280±34,276±29。恶性疾病和良性疾病之间荧光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恶性疾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肿瘤患者。荧光强度282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临界值,则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72%。结论:镧系离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在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35例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外贴和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5min以上,4周后重复。结果: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及唑来膦酸治疗10d后,总有效率为91.43%,其中完全缓解10例(28.57%),部分缓解22例(62.86%),轻度缓解2例(5.71%),无效1例(2.86%)。结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胰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吉西他滨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100ml/d),静脉滴注,连用21 天,休息1周后第28天重复,用2个疗程。分别观察近期疗效、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为期2年。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52.17%(12/23),稳定率(CR+PR+SD)95.65%(22/23),对照组有效率41.67%(10/24),稳定率87.50%(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年生存率达34.78(8/23),优于对照组25.00(6/24);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7.2个月,对照组1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率与体重的增加率,治疗组分别为75.00%和82.61%,与对照组[分别为50.00%和54.67%]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A19-9与CEA分别降至(118.00±78.89)U/ml、(7.41±2.3)ng/ml,与对照组[(216.00±153.23)U/ml、(12.25±7.5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56.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但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西妥昔单抗后常出现痤疮样皮疹,其中吉非替尼发生率41.4%-79.7%,埃罗替尼发生率69%~95%,西妥昔单抗发生率88%-100%。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后背和前胸部,患者因皮肤瘙痒不适,需予以处理,否则可能因抓挠出现感染。2006年12月-2007年9月笔者应用中药止痒方外洗患处以缓解症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正> 晚期胃肠道癌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是其主要手段,既往多采用以5-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在20%左右,加用生物调节剂醛氢叶酸(CF)后其有效率亦仅3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科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采用5-Fu、高剂量醛氢叶酸(HDCF)、顺铂(DDP)、羟基喜树碱(HCP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性,61岁。2003年2月22日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鳞癌,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5)。术后给予4周期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及纵隔放疗,病灶控制良好。2004年11月因"左肾上腺转移癌"行左肾上腺切除术,病理检查示:差分化鳞癌,送检肾门淋巴结未见癌转  相似文献   
59.
盛华明  吴春  邓立春  陆超 《癌症进展》2017,15(12):1436-1438
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化学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118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靶向组及对照组,各59例,其中,靶向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吉奥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不良反应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靶向组患者腹泻、皮疹及口腔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及PLT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靶向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相对于替吉奥对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等优势;治疗过程中靶向组出现较多的血压升高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对恶性肿瘤的筛选价值。方法提取恶性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各50份,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白血病、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5.645±28.004、322.988±43.530、308.477±33.834、276.152±29.442,3组恶性疾病患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且3组之间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DNA荧光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且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