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素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屡有报道。但对DIC的诊断要求很严。在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技术设备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做到血小板计数。其它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等均不能做。并结合临床做出DIC的诊断及早期应用肝素对3倒重型出血热的治疗。报告出下。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42-49岁。发病时间均较急,都以高热、头痛、腰痛、恶心入院。入院查体,体温均在40-41℃,精神委靡,面潮红,是重病容。结膜,咽部充血,背、胸部皮肤潮红,背部有点条状出血点。其它未发现阳性体征。化验血红蛋白13-14.5克,血小板人6-8.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脉压波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观察CC l4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以及用秋水仙碱治疗大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肝功能、肝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和波形,分析门脉压波形反映病理状态指标的敏感性。结果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肝功能和肝病理变化等模型指标显示CC l4肝纤维化造模成功,秋水仙碱治疗有效。造模组大鼠门脉压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9、4.1、4.1倍;秋水仙碱组分别比对照组升高4.8、5.3、5.1倍,比造模组降低19.2%、21.9%和20.5%。门脉压波形上,造模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峰面积比正常组分别升高5.1、4.3倍,而秋水仙碱组比造模组降低了15.8%;秋水仙碱组大鼠峰峰值为造模组和对照组的2.3倍;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数值十分接近。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最大变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作为反映门脉循环状态的指标,门静脉压力和波形较为稳定和敏感,能准确地反映中医药的功能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理学课程因内容繁复成为中医药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及时的测验和巩固复习是帮助其掌握药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纸质测验方式成本高,步骤多,课堂占用时间长,教师负担重.因此作者提出将以微信平台为栽体,以问卷星等公众号为具体设计和操作手段的电子测验形式应用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药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其对中医药院校药理学... 相似文献
14.
15.
人工造成家兔胫腓骨骨折后,采用球结膜微循环检测技术,分别测定了骨折家兔骨折麻醉状态时、骨折复位后肌肉不运动及肌肉运动1、2、3、4、5、6周球结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骨折麻醉状态时,球结膜微循环明显障碍;骨折后肌肉不运动,到骨折后第六周球结膜微循环障碍还未完全恢复正常,而骨折后适度肌肉运动,到骨折后第一周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即有改善,第五周就完全恢复正常。说明骨折后适度肌肉运动可改善微循环,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红花RP-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红花RP-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建立红花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红花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但仍有少数产地的药材指纹图谱中有明显差别。结论采用RP-HPLC方法控制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重现性好,用于红花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不同产地红花药材化学组成相似,其相对比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围绕《神农本草经》中52味治“湿”药物,对其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属性,应用规律及古今应用异同进行探讨,发现治“湿”药物以上品、中品居多,药性以辛温、苦平、苦寒、甘寒为多见,大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兼治疗与风邪、寒邪侵袭人体相关的症状。多数药物均可治疗湿痹,其主治病症多与体表、关节症状有关。上述治“湿”药物中,现代仍沿用于治“湿”的药物有29种,以化湿药、温里药居多。挖掘《神农本草经》治“湿”药物应用规律,可为后世医家对湿病“病脉证治”规律的探索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寻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依据;探讨其对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双环醇组、柴芍六君子汤甲组、柴芍六君子汤乙组、柴芍六君子汤丙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各给药组采用束缚法叠加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造模(5 m L/kg,体重,2次/7天),同时灌胃给药,连续42天。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比色法检测5h-尿木糖排泄率;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显著升高,白蛋白(albumin,ALB)显著降低,肝组织存在较严重病理损伤;模型大鼠AI、Bax及Bax/Bcl-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Bcl-2及5h-尿木糖排泄率对比正常组显著降低,"知肝传脾"有其生物学依据且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模型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当先实脾"之柴芍六君子汤丙组对该模型各指标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结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其生物学依据,肝细胞凋亡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改善机制。[方法]采用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及羧甲司坦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8 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含量升高,EGFR、PI3K和AKT磷酸化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EGFR、PI3K和AKT磷酸化显著下降(P0.01)或有下降趋势。[结论]健脾益肺化痰方改善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抑制TNF-α等信号分子有关,且"标本兼治"的作用优于单一"治本"、"治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