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下降率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78例,导管原位癌32例,术前均行3.0TMRDWI扫描,b值取0、500、800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乳腺病灶DWI信号强度和b=800s/mm~2时病灶ADC值,计算DWI信号强度下降率(SIDR),SIDR=(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高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对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0、500、800s/mm~2,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两组间DWI信号强度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0、500-800s/mm~2两组b值间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组间SI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及下降率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不足以作为参考依据,b=800s/mm~2时ADC值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探讨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疑似假体周围感染再次住院的患者。患者住院后,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含量等指标,抽取关节液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患者出院后,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住院时测定的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及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及出院诊断结果。分别根据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并以出院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上述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清CRP含量诊断假体周...  相似文献   
303.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和甲钴胺片剂序贯治疗对5·12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病程大于9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8周。试验Ⅰ组在1~28 d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随后在29~56 d改为口服甲钴胺。试验Ⅱ组在1~28 d口服甲钴胺片剂,随后在29~56 d改为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满28 d和56 d这3个时间节点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48)。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在治疗28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54.3+1.7)ms和(53.6+1.9)ms,与治疗前动作电位潜伏期进行纵向比较,两组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1=0.21和P1=0.17)。然而,两组患者在治疗56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32.2+1.8)ms和(31.8+2.1)ms,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2=0.014和P2=0.00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与甲钴胺片剂序贯使用对于治疗慢性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4.
为保障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加强本省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管理,对2009年度江西省部分地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总结了各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和剂量分布情况,以期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05.
职业性个人外照射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中子-γ混合辐射场外照射个人监测是个人监测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对外照射个人监测工作的有益补充及填补江西省中子个人监测工作空白,本单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的支持下,用CR39固体核径迹方法,对某中子水分测量仪现场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中子个人剂量监测.本文通过对两个完整年度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为职业照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完善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06.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3DCRT、IMRT设计计划,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三种放疗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适形指数(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99.1%和0.84)(P均<0.05)。结论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CRT及3DCRT。  相似文献   
307.
上颌窦底提升目前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骨量不足的主要治疗方案。虽然该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相关并发症的报道,其中在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时,由于手术视野的局限,往往伴有较高的穿孔率以及对穿孔漏诊的可能,因此本文将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