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碳酸血症和过度通气对七氟烷麻醉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通气和正常碳酸血症组(对照组)与过度通气和高碳酸血症组(观察组),每组各15例。麻醉维持用2%七氟烷。呼吸频率控制在8次/rain,调整潮气量使呼气末二氧化碳维持在33mmHg。手术结束时,关闭蒸发器同时增加氧气流量到10L/min。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到167次/min,适当增加潮气量使每分钟通气量达到原来的两倍,在气管导管和呼吸的回路插入设备。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值为(46.9±5.1)mmHg,避免使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5mmHg。对照组保持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不变,氧气流量增加到10L/min,可导致轻微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降低,平均值为(28.1±4.3)mmHg。从蒸发器关闭开始,记录患者第一次睁眼或者张开嘴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睁开眼睛和张开嘴的时间分别为(5.6±1.8)min和(5.4±1.4)min,对照组分别为(11.9±2.5)min和(12.1±2.2)min,观察组患者睁开眼睛和张开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碳酸血症和过度通气能缩短七氟烷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第一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组、Ⅱ组,每组各50例:Ⅰ组当产妇进入产程但宫口〈3cm时开始分娩镇痛,Ⅱ组当产妇宫口≥3cm时开始分娩镇痛。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周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数、产钳助产数、及比较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妇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第一产程(潜伏期)镇痛效果确切,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3cm)即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程活跃期(宫口≥3cm)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无明显差别,对母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腹内侧前额叶微注射B淀粉样多肽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双侧腹内侧前额叶边缘下皮层区(IL区)微量注射Aβ142作为Aβ组,微注射溶媒为溶媒组,27天后进行自发活动检测,腹内侧前额叶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虽然HE染色显示Aβ组IL区细胞受损或完全消失,但Aβ组和溶媒组在大鼠自发活动的总路程、总时间、中间区域活动路程和中间区域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腹内侧前额叶边缘下皮层区微注射β淀粉样多肽不影响大鼠本身的自发活动。  相似文献   
14.
E-Learning是基于网络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题库、案例等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交互性、智能性、时效性、协作性等特点。在生理学教学中,该方法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开展交互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 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 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l 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层脑衰反应调节蛋白(CRMP)-2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其对AD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美满霉素(50 mg/kg)组,每组16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CRMP-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前额叶皮层CRMP-2和磷酸化(p)-CR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美满霉素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前额叶皮层p-CRMP-2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CRMP-2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满霉素组前额叶皮层p-CRMP-2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CRMP-2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美满霉素可能通过下调pCRMP-2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CRMP-2表达,抑制A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美满霉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自噬通路和突触重塑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 -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美满霉素组。侧脑室注射Aβ25 - 35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立即腹腔给药,美满霉素组给予美满霉素5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同一时间点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物体辨别指数;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和穿环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自噬通路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突触重塑相关蛋白突触素(Sy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物体辨别指数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穿环次数明显减少,LC3、Beclin1、Syn和BDNF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美满霉素组大鼠物体辨别指数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穿环次数明显增多,LC3、Beclin1、Syn和BDNF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美满霉素可以改善Aβ25 - 35所致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美满霉素上调自噬水平、调节突触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毛蕊花糖苷(acteoside)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UMS结合孤养的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20mg/kg)组、毛蕊花糖苷低(30mg/kg)剂量组和高剂量(60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体电生理实验记录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1,Syt1) 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明显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LTP幅值明显降低,海马Syt1表达明显减少(P均<0.05);模型大鼠经毛蕊花糖苷灌胃3 w后,上述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逆转。结论 毛蕊花糖苷可能通过增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Syt1的表达改善CUM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Apelin是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天然配体.Apelin/APJ信号在人与动物组织中广泛分布.近十年来,尽管apelin的外周功能研究已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对其中枢功能研究却明显滞后.本文介绍近年来在apelin中枢功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外的增殖情况,分析体外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成CIK细胞,计数培养不同时间的CIK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其表型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IK细胞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CIK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数量及杀伤活性均增加。体外培养21d,细胞总数增殖倍数111.63±10.97,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亦增加,比例达(35.8±9.7)%,其后两者数量逐渐降低。CIK细胞上清液能够诱导胃癌细胞株凋亡;CIK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杀伤率为(74.91±2.7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胃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21d时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其主要通过直接杀伤及释放细胞因子诱导凋亡的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