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总结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37例14岁以下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7.2个月。结果:病变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植骨术仍是目前治疗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应避免损伤股骨头骨骺。对病灶范围较大伴有髋内翻畸形的良性病变,行病变部分刮除、外翻截骨及内固定后可维持正常的颈干角和髋关节功能。瘤段切除、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修复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并发症少、材料来源充足等优势。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到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及儿童骨骺未闭合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术式,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髂骨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10.2个月,采用Zdeb 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评价:术前平均为(11.91±2.62)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14.82±1.89)分,(14.97±1.73)分,(15.10±1.61)分,(14.96±1.90)分,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率为88.14%,其中优34例,占44.73%;良18例,占23.68%;中15例,占19.73%;无变化6例,占7.89%;差3例,占3.94%。结论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3.
胸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科自1993 -0 5~1998-0 6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9例,15例采用胸椎管后外侧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随访1 2~4年,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 0~67(平均46)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约9个月;有外伤史4例,外院手术2例(后路椎板减压)。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例病人完全瘫痪,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乏力,麻木,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背及肋间痛6例,下肢痛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7例,阳萎3例,锥体束征阳性有14例,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及浅反射减退8…  相似文献   
174.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病灶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2 9例年龄小于 16岁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前方或侧前方病灶清除术 ,回顾性调查其病程、累及节段等临床特点及手术前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状况 ,根据Cobb角变化对 13例胸椎结核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后突畸形的进展进行评估 ,平均随访 35月(12~ 84月 )。结果 :2 9名患者中 ,平均病程 4 .10月 (1~ 13月 ) ;平均累及脊椎节段 2 .93个 (1~ 8个节段 ) ;2 6例患者合并有冷脓肿 ,无合并窦道及混合感染者 ;神经功能恢复上 ,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 ;13例胸椎患者手术前后后突Cobb角平均为 5 4 .5 4°(38~ 75°)和 5 5 .6 2°(35~ 80°) ,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90 5 ) ,1例术后 8月畸形明显加重 ;术后无结核复发者。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多累及多个节段 ,且常合并有冷脓肿形成 ,由于椎管较成人相对狭窄 ,早期神经功能受损较常见 ;前路病灶清除手术能改善神经功能 ,且复发少 ,后方植骨融合不一定列为常规 ,避免过早负重和严格卧床制动有助于预防后突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髋臼骨折病例按骨折分类选用不同手术入路显露后,单独或合并使用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重建钢板等内固定,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0例,平均3.5年(5月-8年),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和MattaX线评定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81.3%。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是提高复位质量、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年龄13—58岁,外伤性C3骨折9例和C3,4骨折3例,病理性C3骨折8例和C3,4骨折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显露C2至C4或C5,行骨折椎体的次全切除或病灶清除、相应椎间盘的摘除、椎管减压、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21例均获满意的术中显露,并完成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9例术前脊髓损伤者术后均有恢复。除1例术后72h内吞咽困难,1例术后当晚发生睡眠性窒息外,其余病例无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吞咽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3—44个月),20例植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内固定和植骨块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经上颈段外侧入路对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病例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效果满意,且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7.
骨盆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并发症发生较为多见,死亡率达10.2%^[1],是非骨盆骨折的1.4倍。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增多,高能量损伤致严重骨盆骨折日益增多。既往对骨盆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达50.O%~60.O%^[2],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主张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从而使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8.
用自体肋软骨膜移植作关节成形术,修复5例外伤后掌指关节软骨缺损,经18~55个月随访,关节疼疼消失,功能改善,活动范围增加35°~52°。对手术疗效、适应症、技术操作要点和术后X线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9.
三种术式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66例,均为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A组:肘后侧经肌入路内固定(35例),B组:肘外侧入路内固定(24例),C组:肘后侧经骨入路内固定(7例)。术后3~4d开始功能锻炼。随访6~36个月。【结果】根据Flyn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A、B、C三组优良率分别为82.8%(29/35),79.1%(19/24),71.4%(5/7)。经X^2检验,A、B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A、C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术式术后畸形严重,C术式可能影响尺骨鹰咀的发育及退行性肘关节痛。仍主张采用传统A术式治疗Gartlandm型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99—08/2003—07采用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均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分级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3~27个月(平均16.4个月),3~6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植骨融合,术后后凸Cohb角由术前平均17.5&;#176;恢复到6.6&;#176;,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瘫痪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采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可靠,植骨融合快,能有效促进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